蛮触
mán chù
  • 拼 音:mán chù
  • 注 音:ㄇㄢˊ ㄔ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庄子·则阳》:“有国於蜗之左角者,曰 触氏 ;有国於蜗之右角者,曰 蛮氏 。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后以“蛮触”为典,常以喻指为小事而争斗者。 唐 白居易 《禽虫》诗之七:“蟭螟杀敌蚊巢上, 蛮 触 交争蜗角中。”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访姨》:“人生大梦信无凭, 蛮 触 徒然有鬭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顾乃於电光石火之内,更兴 蛮 触 之兵戈,不梦中梦乎?” 赵朴初 《读朱委员长泸州诗敬作》诗:“旧时袍泽同盟侣,化为 蛮 触 争蜗涎。”

  • 基本含义
    蛮横冒失地冲撞或碰触。
  • 详细解释
    蛮触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蛮指蛮横冒失,触指冲撞或碰触。表示一个人行为粗暴、蛮横,不顾他人感受,冒失地与他人发生冲突或争执。
  • 使用场景
    蛮触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行为粗暴、冒失,不顾他人感受,与他人发生冲突或争执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在交往中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或者在处理事情时不顾他人利益的人。
  • 故事起源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李斯是秦朝的重要官员,他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很多残酷的措施。有一次,李斯因为不满一个士兵的行为,就亲自上前踢了士兵一脚。这个行为引起了士兵的不满,也引起了其他人的议论。从此,人们用“蛮触”来形容行为粗暴、不顾他人感受的人。
  • 成语结构
    蛮触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 例句
    1. 他蛮触地对待同事,导致大家都不愿意与他合作。2. 她蛮触地指责了邻居的孩子,引起了争执。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蛮触”这个词语与粗暴、冒失的形象联系起来,例如想象一个人蛮横地冲撞或碰触他人。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蛮触相关的成语,如蛮不讲理、蛮干、蛮横、蛮横无理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蛮触地推开了同学,导致同学摔倒了。2. 初中生:他蛮触地对待老师,被老师批评了。3. 高中生:她蛮触地拒绝了朋友的帮助,导致朋友很生气。4. 大学生:他蛮触地对待辅导员,导致辅导员不再给他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