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
tài yī
  • 拼 音:tài yī
  • 注 音:ㄊㄞˋ ㄧ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太医 tàiyī
    [imperial physician] 封建社会专为帝王和宫廷官员等服务的医生
    太医以王命聚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 近义词

    御医

  • 英文翻译

    1.imperial physician [doctor]

  • 详细解释

    古代宫廷中掌管医药的官员。 周 官有医师, 秦 汉 有太医令丞, 魏 、 晋 、 南北朝 沿置。 隋 置太医署令。 宋 有医官院, 金 改称太医院,置提点为长官。 明 清 相沿,长官称为院使。亦以泛称皇家医生。 宋 元 以后用为对一般医生的敬称。《后汉书·东海恭王彊传》:“ 永平 元年, 彊 病, 显宗 遣中常侍鉤盾令将太医乘驛视疾。”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请箇好太医,看他证候咱。”《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许多太医下药;病只有增无减。”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曾皓 (启目,摇头):‘不, 罗太医 好用 唐 朝的古方,那种金石虎狼之药,我的年纪、体质--’(不愿说下去,叹口气,闭眼轻咳)。”

  • 基本含义
    指官府中主管医疗卫生事务的官员,也用来比喻能力高超的医生。
  • 详细解释
    太医,古代官府中主管医疗卫生事务的官员。太医一职是专门负责皇帝及其家属的医疗保健工作的,因此要求医术高超。后来,太医也被用来比喻能力高超的医生,尤其是治疗疑难杂症的医生。
  • 使用场景
    太医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医术高明的医生,特别是对于那些能够治疗疑难杂症的医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太医来形容某位医生的医术非常高明,能够解决一些其他医生难以解决的疑难病例。
  • 故事起源
    太医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古代的太医是专门负责皇帝及其家属的医疗保健工作的官员,因此要求医术非常高超。这个成语后来也被用来比喻能力高超的医生,尤其是治疗疑难杂症的医生。
  • 成语结构
    太医是由“太”和“医”两个字组成的,表示高级医生或医疗官员的意思。
  • 例句
    1. 这位医生真是一位太医,他治好了我多年的顽疾。2. 他的医术高超,被誉为当代的太医。3. 这家医院的专家团队都是太医级别的,能够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太医”与能力高超的医生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医生手持一把巨大的太阳,象征着他的医术高超,能够照亮人们的健康之路。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医学感兴趣,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太医的职责和医术,以及现代医学的发展和进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一位太医,他每天都要帮助很多人恢复健康。2. 初中生:这位医生真是一位太医,他治好了我妈妈的疑难病症。3. 高中生:这个医院的专家团队都是太医级别的,他们的医术非常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