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玉
yí yù
  • 拼 音:yí yù
  • 注 音:ㄧˊ ㄧㄩ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被人误认为石的璞玉。 春秋 时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先后进献 厉王 和 武王 。经玉工鉴定,误认为石, 卞和 两次被刖足。后献 文王 ,剖璞得美玉,琢为璧,命为“和氏之璧”。事见《韩非子·和氏》。后因以“疑玉”喻被暂时埋没的才能。 唐 黄滔 《上赵起居启》:“若不仰投门舘,虔佇发扬,则永携疑玉以汍澜,长伴哑钟以泯默。”

  • 基本含义
    疑惑的玉石。
  • 详细解释
    疑玉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玉石上出现的裂痕或疑似裂痕。它比喻事物表面上看起来完美无缺,但内在却存在着一些隐患或问题。
  • 使用场景
    疑玉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表面现象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比如,一个人外表看起来和善友好,但实际上却心怀恶意;一件产品在外观上看起来完美,但实际上存在质量问题。这时候可以使用疑玉来形容这些情况。
  • 故事起源
    疑玉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汉书·杨震传》。据说,杨震是西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他在一次巡视中发现一块外观完美的玉石,但他怀疑这块玉石是否有裂痕。于是,他用钱币敲击玉石,果然发现了裂痕。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疑玉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疑玉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固定的词序。
  • 例句
    1. 这个人表面上看起来很友善,但内心却暗藏疑玉。2. 这件商品外包装精美,但消费者需要警惕其中是否有疑玉。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疑玉这个成语。想象一个看起来完美无缺的玉石,但你却怀疑它是否有裂痕,这样就能记住疑玉的意思。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玉石相关的成语,如“玉不琢不成器”、“玉石俱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买了一块玉石,但他发现上面有一条裂痕,这块玉石是疑玉。2. 初中生:这个人看起来很和蔼可亲,但大家都觉得他心里有疑玉。3. 高中生:这个公司的产品看起来很高端,但有人怀疑其中是否存在疑玉。4. 大学生:这个社交平台上有很多假信息,用户需要警惕其中是否有疑玉。5. 成人: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的美好所迷惑,要识别出潜在的疑玉。希望以上关于“疑玉”的学习指南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