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部
yí bù
  • 拼 音:yí bù
  • 注 音:ㄧˊ ㄅ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 明 初礼部所属四部之一。《明史·职官志一》:“初, 洪武 元年置礼部。六年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分四属部: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仪部。二十九年改仪部、祠部、膳部为仪制、祠祭、精膳,惟主客仍旧,俱称为清吏司。”
    (2).用为对礼部主事及郎中的别称。 清 全祖望 《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荐绅则 金坛周 仪部 鑣 实主之。” 清 全祖望 《明太傅大学士张公神道碑侧记》:“仪部甫受一命於荒朝,舍生恐后,其有光於师门,不亦大乎!”

  • 基本含义
    指礼仪部门或官职,也泛指管理礼仪的人或机构。
  • 详细解释
    仪部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仪”指礼仪,表示仪式、礼节;“部”指部门或官职,表示行政机构、职务。仪部一词可以指礼仪部门,也可以指管理礼仪的人或机构。
  • 使用场景
    仪部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管理和执行礼仪事务的机构或人员。可以用于形容一个组织或个人在管理礼仪方面做得很好,也可以用于批评一个组织或个人在礼仪方面存在不足。
  • 故事起源
    关于仪部的具体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可以推测其起源于古代的官制和礼仪制度。在古代的中国,仪部是一个重要的官职,负责管理和执行宫廷和官方场合的礼仪事务。由于礼仪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至关重要,因此仪部的职责被视为非常重要。
  • 成语结构
    仪部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仪”是名词,表示礼仪;“部”是名词,表示部门或官职。
  • 例句
    1. 这个公司的仪部管理得井井有条,每个员工都要遵守严格的礼仪规范。2. 他被任命为仪部主任,负责监督和管理公司的礼仪事务。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仪”字与礼仪联系起来,将“部”字与部门或官职联系起来来记忆仪部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联想到,仪部是负责管理和执行礼仪事务的部门或人员。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仪部相关的礼仪知识,了解不同场合下的礼仪规范和礼仪习惯。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礼仪之邦”、“礼尚往来”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学校的仪部老师教我们如何礼貌地相互交流。2. 初中生:作为班级仪部的一员,我负责监督同学们的课堂纪律和礼仪规范。3. 高中生:学校举办的毕业典礼由仪部负责策划和组织,保证了整个仪式的庄重和隆重。4. 大学生:作为学生会仪部的一员,我负责协助组织各种校园活动,包括开幕式和颁奖典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