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镊
líng niè
  • 拼 音:líng niè
  • 注 音:ㄌㄧㄥˊ ㄋㄧㄝ 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缀有垂饰的风铃、鸾铃。《西京杂记》卷一:“每好风日,幡旄光影,照耀一殿,铃镊之声,惊动左右。”《西京杂记》卷二:“自是 长安 始盛饰鞍马……犹以不鸣为患,或加以铃镊,饰以流苏,走则如撞鐘磬。”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幡旄晨隐隐,铃镊夜将将。”

  • 基本含义
    铃镊是一个四字成语,指的是对人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或指责。
  • 详细解释
    铃镊是由两个词组成的,铃指的是古代用来警示的小铃铛,镊指的是夹子。将铃和镊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铃镊这个成语。它的意思是像使用铃铛和夹子一样,对人的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或指责,以警示他们改正错误。
  • 使用场景
    铃镊这个成语常用于文学作品、演讲、辩论等场合,用来表达对他人错误行为的批评或指责。它可以用于警示他人改正错误,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行为。
  • 故事起源
    铃镊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国王,他非常喜欢养鸟。有一天,国王的鸟儿飞走了,他非常生气,并责备鸟儿不听话。国王的大臣告诉他,鸟儿不听话是因为国王没有给它们一个警示的机会。于是,国王决定给鸟儿带上铃铛,并用夹子夹住它们的翅膀。从此以后,鸟儿听到铃声就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于是改正了错误。后来,人们将这种警示和纠正错误的方式比喻为铃镊。
  • 成语结构
    铃镊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对我的错误行为进行了一番铃镊。2. 老师用铃镊的方式批评了我们的不认真学习。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铃和镊两个字形象地联系起来,想象使用铃铛和夹子对错误行为进行批评或指责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警钟长鸣”、“责无旁贷”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铃镊的方式批评了我们不听话的行为。2. 初中生:班主任用铃镊的方式批评了我们的迟到行为。3. 高中生:老师用铃镊的方式指责了我们懒散的学习态度。4. 大学生:教授用铃镊的方式批评了我们的论文写作不规范。5. 成年人:领导用铃镊的方式指责了我们工作中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