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shí shì zhī yì ,bì yǒu zhōng xìn ㄕㄧˊ ㄕㄧˋ ㄓㄧ ㄧˋ ,ㄅㄧˋ ㄧㄡˇ ㄓㄨㄙ ㄒㄧㄣˋ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谓处处都有贤人。语出《论语·公冶长》:“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 丘 者焉,不如 丘 之好学也。’”《汉书·武帝纪》:“夫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三人并行,厥有我师。”亦作“ 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汉 刘向 《说苑·谈丛》:“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 基本含义
    在一个小村庄中,一定会有忠诚和信任的人存在。
  • 详细解释
    这个成语源自《左传·哀公十一年》,意为在一个小村庄中,人们互相熟悉和信任,大家互相帮助,形成了团结友爱的社区。
  • 使用场景
    用来形容一个小团体或社区中的人们相互关心、互相信任的情况。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哀公十一年》中的一段故事。故事讲述了哀公在位时,他的国家受到了外敌的侵犯,但是在他的国家中,有一座小村庄,村民们互相帮助、互相信任,团结一心,最终成功抵抗了外敌的侵略。这个故事表达了在一个团结友爱的小团体中,人们能够共同面对困难并获得成功。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四个词语组成,分别是“十室”、“之”、“邑”、“必有”和“忠信”。
  • 例句
    1. 在这个小社区中,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的人存在。2. 这个班级就像一个小家庭,大家彼此信任,真正做到了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一个小村庄,村庄中的十个房屋象征着十个家庭,而这些家庭之间互相信任和关心,形成了团结友爱的社区。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团结友爱和信任的价值观。还可以学习其他有关团结和信任的成语,如“众志成城”、“和衷共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我们班级中,大家都很友好,我们就像十室之邑,必有忠信。2. 初中生:我们班级的同学都很团结,大家互相帮助,真正做到了十室之邑,必有忠信。3. 高中生:在一个团队中,大家相互信任和关心,就可以形成十室之邑,必有忠信,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