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出
tiē chū
  • 拼 音:tiē chū
  • 注 音:ㄊㄧㄝ ㄔ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科举考试时,凡有夹带、冒名顶替及试卷违式者被摈斥场外,不准考试。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贴出》:“ 元 《选举志》有试卷不考格、犯御名、庙讳及涂注一百五十字以上者不考。不考,即今之贴出也。”《六部成语注解·礼部》:“凡犯以上弊端者,例用蓝笔书其姓名事故,贴出场门之外,摈斥不准入试,谓之被贴出。”《清史稿·选举志八》:“试卷题字错落,真草不全,越幅、曳白,涂抹、污染太甚,及首场七艺起讫虚字相同,二场表失年号,三场策题讹写,暨行文不避庙讳、御名、至圣号,以违式论,贴出。”
    (2).商业用语。因买卖而产生的差额,须找出的款项,称为贴出。

  • 基本含义
    指将某种信息、公告等张贴在公共场所或特定位置上。
  • 详细解释
    贴出是一个动词短语,由“贴”和“出”两个字组成。它的基本含义是把某种信息或公告等用胶水、胶带等粘贴在公共场所或特定位置上,以便于他人查看。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描述公告、通知、告示等在公共场所或特定位置上被张贴的情景。比如,在学校的公告栏上贴出了下周的考试时间表,或者在社区的墙壁上贴出了通知居民的公告。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的起源源于古代社会,当时人们没有现代的通讯工具,无法迅速传递信息。因此,他们会将重要的消息或公告用胶水或胶带等材料贴在公共场所,以便他人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行为逐渐形成了一个成语。
  • 成语结构
    贴出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贴”和“出”。其中,“贴”是动词,表示将物体粘贴在某处;“出”是动词补语,表示动作的结果。
  • 例句
    1. 我们今天要贴出新的公告,请大家注意查看。2. 学校图书馆里贴出了一张关于阅读规则的通知。
  • 记忆技巧
    记忆这个成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贴”和“出”两个字分开记忆,将“贴”字与将物体粘贴在某处的动作联系起来,将“出”字与动作的结果联系起来。2. 想象自己在贴公告时的场景,将贴出的动作形象地描绘在脑海中,以便更容易记住。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贴出相关的成语,如“贴心”、“贴切”等,以扩大你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老师把我们的画都贴出来了,大家都很开心。2. 小学生:我把作业本贴出来,方便妈妈检查。3. 初中生:学校在门口贴出了全校运动会的通知。4. 高中生:我将志愿填报的信息贴出来,希望能得到理想的录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