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沫
tù mo
  • 拼 音:tù mo
  • 注 音:ㄊㄨˋ ㄇㄛ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名)唾沫。
    [构成]
    动宾式:吐|沫
    [例句]
    他吐了吐沫。(作宾语)

  • 英文翻译

    1.saliva; spittle; spit

  • 详细解释

    ◎ 吐沫 tùmo
    [saliva;spit;spittle] 唾液,口水
    吐出沫子。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 晋太元 中, 东阳 西寺七佛屋龕下有一物,出头如鹿,有 法献道人 迫而观之,於是吐沫喷洒,气若云雾。”《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 唐 成玄英 疏:“洎乎泉源旱涸,鱣鮪困苦,共处陆地,頳尾曝鳃,於是吐沫相濡,呴气相湿。” 宋 苏轼 《蜜酒歌》:“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
    (1).呕出白沫。《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噎膈翻胃总括》:“二证留连传导隘,魄门应自涩於行,胸痛便硬如羊粪,吐沫呕血命难生。”
    (2).唾沫。《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被人做一万个鬼脸,啐乾了一千担吐沫,也不为过。” 丁玲 《法网》:“ 张宗荣 好象比 顾美泉 还气愤不过,红着脸,喷着吐沫,把 顾美泉 也说动了。” 钱锺书 《围城》七:“ 鸿渐 吐口吐沫道:‘真不要脸!’”

  • 基本含义
    指口中的唾沫,比喻空言、虚言。
  • 详细解释
    吐沫成语指的是人们口中的唾沫。它的含义是比喻说话空洞、虚假,没有实际行动或结果。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辞的虚浮和无效性,暗示了言辞与行动之间的差距。
  • 使用场景
    吐沫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那些只会空谈而不会实际行动的人。当你想要批评或嘲笑某人的空洞言辞时,可以使用吐沫这个成语。
  • 故事起源
    吐沫的成语源自于古代的一种说法。在古代,人们认为说话是一种神圣的行为,因此,唾沫被视为一种污秽的物质。因此,吐沫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人们对言辞虚假的批评和嘲笑。
  • 成语结构
    吐沫是一个动词+名词的结构,动词表示动作,名词表示动作的结果。
  • 例句
    1. 他只会吐沫而不会实际行动,所以他的建议毫无意义。2. 这个政客就是个吐沫星子,一直在说大话,却从来没有实际行动。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吐沫成语与一个人在说话时吐沫横飞的场景联系起来。这样,你可以通过想象这个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空言、虚言相关的成语,例如:空穴来风、纸上谈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只会吐沫星子,却从来不做作业。初中生:一些政客喜欢吐沫星子,但他们却很少采取实际行动。高中生:这个演讲者只是在吐沫横飞,却没有给出任何实质性的建议。大学生:他的演讲充满了吐沫,但没有任何实际价值。成年人:那个政客一直在吐沫星子,但他从来没有做过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