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骇
tàn hài
  • 拼 音:tàn hài
  • 注 音:ㄊㄢˋ ㄏㄞ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惊叹。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观者叹骇,服其权智。”《新唐书·郭元振传》:“﹝ 郭震 ﹞与 薛稷 、 赵彦昭 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縗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 元振 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 稷 等叹骇。” 宋 叶适 《陈彦群墓铭》:“异日,州将荐 君高 等,读其书,遒如素讲,往往加以新意出人上,始大叹骇。”
    赞叹骇异。 唐 沉既济 《任氏传》:“众君子闻 任氏 之事,共深嘆骇,因请 既济 传之,以志异云。”《新唐书·郭震传》:“十六,与 薛稷 、 赵彦昭 同为太学生,家尝送资钱四十万,会有縗服者叩门,自言‘五世未葬,愿假以治丧’。 元振 举与之,无少吝,一不质名氏。 稷 等嘆骇。” 宋 王安石 《与郭祥正太傅书》之一:“示及诗篇,壮丽俊伟,乃能至此,良以嘆骇也,輒留巾匭,永以为玩。”

  • 基本含义
    表示非常惊讶、震惊的心情。
  • 详细解释
    叹骇是由“叹”和“骇”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叹,表示叹息、感叹;骇,表示惊讶、恐怖。叹骇一词形象地描绘了人们在面对令人震惊的事物时产生的强烈情感,表达了对事物的极度惊讶和震惊之情。
  • 使用场景
    叹骇常用于形容遭遇到令人震惊、意外的事情时的心情。可以用来描绘对突发事件、惊人消息或惊人行为的强烈反应。例如,当听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新闻时,可以用“叹骇”来表达自己的惊讶之情。
  • 故事起源
    叹骇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逍遥游》一文中。故事讲述了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然后醒来后又不确定自己是庄子还是蝴蝶。这个故事反映了庄子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类认识的质疑,因此成为了叹骇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叹骇的结构是“动词 + 名词”,其中动词“叹”表示感叹,名词“骇”表示惊讶。两个字的组合形成了一个表示惊讶的成语。
  • 例句
    1. 听到他的犯罪事实,大家都感到叹骇不已。2. 这个故事真是叹骇人听闻,让人无法相信。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叹骇”这个成语想象成一个人在听到令人震惊的事情时发出的叹息声和惊讶的表情。将这个形象与成语的含义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叹骇相关的成语,如“叹为观止”、“叹息万分”等,可以进一步丰富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老师变魔术时,小明叹骇地说:“老师太厉害了!”2. 初中生:听到朋友考试成绩出乎意料地好,小红叹骇地说:“真是让人叹为观止!”3. 高中生:在电影中看到主角的惊人表演,学生们都叹骇不已,纷纷称赞他的天赋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