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构
kè gòu
  • 拼 音:kè gòu
  • 注 音:ㄎㄜˋ ㄍㄡ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能完成前辈事业。《三国志·吴志·陆逊传论》:“ 抗 贞亮筹干,咸有父风,奕世载美,具体而微,可谓克构者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逮 晋宣 始基, 景文 克构,并跡沉儒雅,而务深方术。” 唐 吕温 《虢州三堂记》:“三者,明臣子在三之节;堂者,励宗室克构之义。”

  • 基本含义
    指相互制约、互相制衡的关系。
  • 详细解释
    克构是由“克”和“构”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克”意为制约、制衡,“构”意为构筑、建立。克构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相互制约、互相制衡的关系,强调了相互制衡对于事物发展的重要性。
  • 使用场景
    克构常用于描述事物之间相互制约、互相制衡的关系,特别是在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例如,可以用克构来形容两个政治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抗,两个经济体系之间的竞争关系,以及社会各个阶层之间的相互制约。
  • 故事起源
    克构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可以追溯到《孟子·梁惠王上》:“君子之养也,不可以不克。克也者,克己也。”孟子在这里强调了克己的重要性,即自我约束和制衡。后来,这个概念被引申为克构的含义。
  • 成语结构
    克构是由两个单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成语结构。
  • 例句
    1. 这个社会需要克构的力量,才能保持平衡和稳定。2. 政治体系中的权力分立是实现克构的重要手段。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克”和“构”两个字的意义联想在一起,形象地理解克构的含义。例如,将“克”理解为制约、制衡,将“构”理解为构筑、建立,就能够直观地记忆克构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克构相关的成语,如“克己奉公”、“克己复礼”等,以加深对相互制约、互相制衡关系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的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形成克构的关系。2. 初中生:在学校的学习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保持克构的关系,相互促进进步。3. 高中生:政府和企业之间应该建立克构的合作关系,实现共同发展。4. 大学生:在社会中,各个阶层之间的克构关系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