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衲
mó nà
  • 拼 音:mó nà
  • 注 音:ㄇㄛˊ ㄣㄚ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袈裟名。《坛经·护法品》:“感荷师恩,顶戴无已;并奉磨衲袈裟及水晶鉢,勅 韶州 刺史修饰寺宇,赐师旧居为 国恩寺 焉。” 宋 苏轼 《磨衲赞》:“长老 佛印 、大师 了元 游京师,天子闻其名,以 高丽 所贡磨衲赐之。” 宋 杨万里 《严陵决曹易允升自官下遣骑归写予老丑因题其额》诗:“汝往访客星,剩挟一磨衲。” 宋 无名氏 《鸡林志》:“ 高丽 僧衣磨衲者,为禪师法师衲,甚精好。”

  • 基本含义
    指人勤奋修行,刻苦自励。
  • 详细解释
    磨衲是由“磨”和“衲”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磨”意为磨砺、锻炼,“衲”指僧衣。磨衲比喻人通过刻苦修行,不断磨砺自己,提高自身素质。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勤奋努力,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可以用于表扬他人的刻苦努力,也可以用于自我激励。
  • 故事起源
    磨衲的故事起源于佛教传说。相传有位名叫净土的和尚,每天都在庙里勤奋修行,不畏辛苦,一心向善。他把自己的僧袍穿破了,但他却没有修补,而是继续坚持修行。其他和尚看到后问他为什么不修补袈裟,他回答说:“我要磨衲成金刚。”意思是通过不断修行,将自己磨砺成坚强的金刚。后来,人们就用“磨衲”来形容勤奋修行的人。
  • 成语结构
    磨衲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磨”和宾语“衲”组成。
  • 例句
    1. 他每天早起晚归,真是个磨衲的人。2. 他在学习上一直磨衲,终于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勤奋修行的和尚在磨衲僧袍,不断磨砺自己的形象。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佛教文化和修行的概念,深入探讨人们如何通过刻苦努力来提高自身。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每天都很磨衲地完成作业。2. 初中生:为了考上理想的高中,他放弃了很多娱乐活动,真是个磨衲的人。3. 高中生:他为了争取更好的成绩,每天都很磨衲地学习。4. 大学生: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一直在努力磨衲。以上就是关于成语“磨衲”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