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鼻
yǎn bí
  • 拼 音:yǎn bí
  • 注 音:ㄧㄢˇ ㄅ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孟子·离娄下》:“ 西子 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 江阴 城陷时,一女子赴水死……时城中积尸满岸,秽不可闻。女子嚙指血题诗云:‘寄语路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
    (2).遮掩口鼻低声说话。表示谨慎小心。《晋书·谢安传》:“ 安 妻, 刘惔 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 安 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 安 掩鼻曰:‘恐不免耳。’”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一》:“ 安 之所以答妻以不免之言,而推求所以掩鼻之意,盖畏 温 知之而不免其祸耳,非为不免富贵也。”
    (3).《韩非子·内储说下》:“ 魏王 遗 荆王 美人, 荆王 甚悦之。夫人 郑袖 知王悦爱之也……因为(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於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战国策·楚策四》亦载此事。后以“掩鼻”为女子进谗离间之典。 南朝 梁简文帝 《怨歌行》:“娥眉本多嫉,掩鼻特成虚。”《旧唐书·则天皇后纪论》:“昔掩鼻之谗,古称其毒;人彘之酷,世以为怨。” 唐 长孙佐辅 《古宫怨》诗:“拊心却笑 西子 嚬,掩鼻谁忧 郑姬 谤。”

  • 基本含义
    指因为恶臭或难闻而用手或物品捂住鼻子。
  • 详细解释
    掩鼻是一个四字成语,由“掩”和“鼻”两个字组成。它的基本含义是用手或物品捂住鼻子,以避免闻到恶臭或难闻的气味。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环境恶劣或气味难闻的场景。
  • 使用场景
    掩鼻这个成语常常用在描述恶臭、难闻的场景中,比如垃圾堆、污水处理厂、动物尸体等。它也可以用来比喻某种令人不快或难以忍受的事物,比如令人讨厌的行为、不堪入目的景象等。
  • 故事起源
    掩鼻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有一位叫做陶渊明的文学家,他非常讨厌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一天,他经过一片污水横流的地方,闻到了一股难闻的气味。他非常生气,于是用手捂住了自己的鼻子,表示对这种环境的不满和抗议。从此以后,人们就用“掩鼻”这个成语来形容遇到令人不快的事情时的表情和态度。
  • 成语结构
    掩鼻是一个动词短语,由“掩”和“鼻”两个字组成。其中,“掩”表示用手或物品遮挡,而“鼻”表示鼻子。
  • 例句
    1. 他走进了垃圾场,立刻掩鼻而过。2. 这个城市的污染太严重了,出门都要掩鼻。
  •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掩鼻可以通过联想来帮助记忆。可以想象自己走在一个令人作呕的环境中,用手捂住鼻子,表示对恶臭环境的不满。
  • 延伸学习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有关成语的知识,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和成语词典,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妈妈做的菜太臭了,我不得不掩鼻。2. 初中生:校园里有人乱扔垃圾,走过时我不禁掩鼻而过。3. 高中生:这个城市的空气污染太严重了,每天出门都要掩鼻。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掩鼻。通过学习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