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黄
qīng huáng
  • 拼 音:qīng huáng
  • 注 音:ㄑㄧㄥ ㄏㄨ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青色和黄色。《楚辞·九章·橘颂》:“緑叶素荣,纷其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摶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王逸 注:“言橘叶青,其实黄,杂糅俱盛,烂然而明。” 宋 范成大 《晚步东郊》诗:“水墨依林寺,青黄负郭田。”
    (2).又指黄中带青。形容不健康的脸色。 张天翼 《仇恨》:“每张青黄的脸上没了先前的兴奋。”
    (3).泛指色彩。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人目不见青黄曰盲,耳不闻宫商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匠者得沟中之断木,饰以青黄。”
    (4).谓用彩色加以修饰。语出《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启》:“沟中不愿於青黄,爨下无心於宫徵。”
    (5).指四时之乐。《汉书·礼乐志》:“灵安留,吟青黄。” 颜师古 注:“青黄,谓四时之乐也。”
    (6).犹言是非、黑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却奁》:“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

  • 基本含义
    指年轻人的气色好,精神饱满的状态。
  • 详细解释
    青黄是由“青”和“黄”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形容人的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的状态。青代表青春、年轻,黄代表黄金、富贵。表示一个人正值年轻时期,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年轻人面色红润、精神焕发的状态。可以用于夸奖年轻人的容貌、气色好,也可以用于形容年轻人精力旺盛、朝气蓬勃。
  • 故事起源
    《左传·昭公十三年》中有一则故事。昭公问孔子:“君子之青,如之何也?”孔子回答:“青,偲偲者也。”意思是君子的青春之色是容光焕发的样子。后来,人们用“青黄”来形容年轻人的容貌和精神状态。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他长得青黄健朗,一看就是个有活力的年轻人。2. 这个小伙子青黄的,看起来精神饱满,不像是刚刚经历了一场病痛。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青春”和“黄金”,年轻人正值青春年华,就像黄金一样珍贵,容光焕发。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更多与容貌、精神状态相关的成语,例如“面红耳赤”、“神采奕奕”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弟弟最近长得青黄的,老师说他是个健康的孩子。2. 初中生:我姐姐参加了运动会,她跑完比赛后,整个人都青黄发亮的。3. 高中生:我弟弟考上了大学,他看起来青黄健朗的,精神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