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就章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jí jiù zhāng ㄐㄧˊ ㄐㄧㄨˋ ㄓㄤ

    急就章 

    (1).见“ 急就篇 ”。

    (2).比喻匆促完成的文章或工作。 清 李渔 《奈何天·筹饷》:“不能够从容细绘流民状,只好在马上封题急就章。” 清 龚自珍 《咏史》:“羽书颠倒司农印,幕府纵横急就章。” 袁鹰 《悲欢·不灭的诗魂》:“特别使我至今念念不忘的,是他那许多由于报纸宣传需要的急就章。”

  • 基本含义
    急于完成一件事情,草率地做事
  • 详细解释
    急就章是指急于完成一件事情,草率地做事。章指的是文章的篇章,急就章即指急于完成文章的某一部分,而不顾全篇的质量和完整性。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人们在做事情时急于求成,不顾细节和全面考虑。
  • 使用场景
    急就章常用于形容人们在工作、学习或其他方面急于完成任务,草率行事的情况。也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注重速度而忽视质量的人。
  • 故事起源
    关于急就章的具体故事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这个成语的意义源于古代文人的写作习惯。古代文人在写文章时,为了赶时间或其他原因,可能会急于完成某一章节,而忽视了全篇的质量和连贯性。这种写作方式被后人形象地称为“急就章”。
  • 成语结构
    急就章是一个动宾短语,由“急”、“就”和“章”三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对这个项目急于求成,总是急就章,导致很多细节都被忽略了。2. 在写作时,不要急于急就章,要注意细致入微。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急就章”与草率、草草了事的行为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写文章时,急于完成某一部分,而不顾全篇的情景。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写作、工作等相关的成语,如“半途而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能急就章地做作业,要认真细心地完成每一道题。2. 初中生:考试前,有些同学急于背诵答案,只关注分数,而不注重理解知识,这样是急就章的学习方式。3. 高中生:写作文时,不要急于完成某一段落,而要全面考虑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急就章只会影响作文的质量。4. 大学生:在进行科研项目时,不能急于求成,要认真分析和研究,不能急就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