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狂
shū kuáng
  • 拼 音:shū kuáng
  • 注 音:ㄕㄨ ㄎㄨ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疎狂”。亦作“踈狂”。豪放,不受拘束。 唐 白居易 《代书诗寄微之》:“疏狂属年少,闲散为官卑。” 宋 朱敦儒 《鹧鸪天·西都作》词:“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明史·沉鍊传》:“ 鍊 为人刚直,嫉恶如讐,然颇疎狂。每饮酒輒箕踞笑傲,旁若无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 招远 张于旦 ,性疎狂不羈。” 清 纳兰性德 《东西溟》诗:“廿载踈狂世未容,重来依旧寺门鐘。”

  • 基本含义
    形容人放肆傲慢,不顾他人感受。
  • 详细解释
    疏狂是由疏和狂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疏指疏忽、不顾,狂指傲慢、放肆。疏狂形容人行为放肆傲慢,自以为是,不顾他人的感受和意见。
  • 使用场景
    疏狂常用于贬义,形容那些自大傲慢、不顾他人感受的人。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出的不恭敬、不谦虚、不顾他人感受的态度。
  • 故事起源
    疏狂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李固传》中。据传,李固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官员,他傲慢自大,不顾他人的意见,独断专行。他曾经担任过州官,但因为疏忽大意,导致州内发生了一系列的灾害和骚乱。后来,李固被贬为庶人,这也成为了人们警示自大傲慢行为的故事。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单字组成,疏和狂,形容词+形容词。
  • 例句
    1. 他对别人的意见从不在意,真是个疏狂之人。2. 这个人太疏狂了,总是自以为是,不听别人的建议。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疏忽大意、傲慢自大的样子,像是疏狂的动物一样,不顾他人的感受。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其他与疏狂相近或相对的成语,如“骄狂”、“狂妄自大”等,以扩展对这类形容人行为的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疏狂地对待老师的批评,不听老师的话。2. 初中生:那个同学太疏狂了,总是独断专行,不顾他人的感受。3. 高中生:他的疏狂行为导致了很多人的不满和反对,他应该反思自己的态度。4. 大学生:在职场上,疏狂的行为往往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我们应该学会谦虚和尊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