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字典
词典
成语
古诗
国学
百家姓
中医文化
推荐词语
• 迅步
• 迅波
• 迅飈
• 迅飇
• 迅飙
• 迅笔
• 迅拔
• 汛逐
词语造句
• 索求造句
• 妄求造句
• 私求造句
• 取求造句
• 深求造句
• 奢求造句
• 奢求造句
• 屈求造句
查词语
搜索
热门搜索:
壮发
壮儿
壮侗语族
壮丁
壮胆
壮大
壮窜
壮辞
壮齿
壮城
鸣弋
míng yì
拼 音:
míng yì
注 音:
ㄇㄧㄥˊ ㄧˋ
繁体字:
基本解释
谓禽鸣。《大戴礼记·夏小正》:“十有二月鸣弋,弋也者,禽也;先言鸣而后言弋者,何也?鸣而后知其弋也。”
基本含义
指发出警告或威胁的信号。
详细解释
鸣弋比喻用言辞或行动向人发出警告或威胁的信号,意在警戒或威慑对方。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们在某种情况下发出警告、威胁或警示的行为,尤其是在政治、军事或商业领域中。
故事起源
鸣弋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当时,项羽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中,曾用鸣金收兵的方式向刘邦示意停战。从此,鸣弋逐渐演变成一种比喻,用来形容向人发出警告或威胁的行为。
成语结构
由两个汉字组成,第一个字“鸣”表示发出声音,第二个字“弋”表示威胁。
例句
1. 他鸣弋一番,让对方明白他的立场和态度。2. 政府发出鸣弋信号,警告示威者不要继续进行非法活动。
记忆技巧
可以将“鸣弋”词语与“发出警告或威胁的信号”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一个人吹响号角或敲击战鼓,发出声音来警告或威胁对方。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战争中的鸣金收兵的制度和其它类似的成语,如“鸣锣开道”、“鸣金收兵”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鸣弋一番,警告同学们不要作弊。初中生:政府发布了鸣弋信号,要求人们遵守交通规则。高中生:企业鸣弋竞争对手,表明自己的实力和决心。大学生:学生会鸣弋校方,要求改善学生宿舍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