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
wǔ jiè
  • 拼 音:wǔ jiè
  • 注 音:ㄨˇ ㄐㄧㄝ 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五戒 wǔjiè
    [Five Buddhist Disciplines] 佛教中在家的男女教徒所应遵守的五项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 英文翻译

    1.【医】five disciplines

  • 详细解释

    (1).五种戒令。《周礼·秋官·士师》:“以五戒先后刑罚,毋使罪丽于民。一曰誓,用之于军旅;二曰誥,用之于会同;三曰禁,用诸田役;四曰纠,用诸国中;五曰宪,用诸都鄙。”
    (2).亦作“ 五诫 ”。佛教指在家信徒终身应遵守的五条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臣闻佛者清远玄虚之神,以五诫为教,絶酒不淫。”《魏书·释老志》:“又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
    (3).指寺院中未经剃度的杂役、行者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几箇诵经五戒,是佛力扶持后马践杀。”《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皇甫殿 ﹞当时呼住行者道:‘五戒,你莫待要赶这两箇人上去?’”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末扮五戒上云﹞自家乃是弥陀寺中一箇五戒便是。”

  • 基本含义
    五个戒律,指佛教中的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 详细解释
    五戒是佛教中的基本戒律,是为了引导人们修行向善,远离恶行。不杀生是指不伤害其他生命,包括人类和动物;不偷盗是指不窃取他人财物;不邪淫是指不追求不正当的性行为;不妄语是指不说谎、不造谣、不诽谤他人;不饮酒是指不沉迷于酒精,保持清醒的心智。
  • 使用场景
    五戒常用于佛教讲述道德规范和修行的场景,也可以用于提醒人们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
  • 故事起源
    五戒源自佛教经典《大般涅槃经》,是佛陀为了教导众生远离罪恶而制定的戒律。
  • 成语结构
    五戒由“五”和“戒”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作为佛教徒,我们应该时刻牢记五戒。2. 这个人违反了五戒,他的行为是不可原谅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佛教文化相关的形象进行联想来记忆五戒。例如,将不杀生联想为保护动物的形象,将不偷盗联想为一个人手中拿着一把锁,将不邪淫联想为一个人拒绝诱惑的形象,将不妄语联想为一个人口中有一把尺子,将不饮酒联想为一个人手中拿着一杯水。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佛教的戒律体系,了解更多关于佛教道德和修行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遵守五戒,不欺负小动物。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要牢记五戒,不偷别人的东西。3. 高中生:五戒是佛教的基本戒律,我们应该尽力遵守。4. 大学生:五戒是人们修行的基础,它教导我们追求真善美的生活方式。5. 成年人:五戒是人类社会共同的道德准则,我们应该努力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