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律
yuè lǜ
  • 拼 音:yuè lǜ
  • 注 音:ㄩㄝˋ ㄌㄩ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乐分十二调,为六阳律,六阴律。《吕氏春秋》始以律与历相附会,以十二律应十二月,故称。《后汉书·顺帝纪》:“﹝ 阳嘉 二年﹞冬十月庚午,行礼辟雍,奏应钟,始復黄钟,作乐器,随月律。” 李贤 注:“随月律,谓《月令》‘正月律中太蔟,二月律中夹钟,三月律中姑洗,四月律中仲吕,五月律中蕤宾,六月律中林钟,七月律中夷则,八月律中南吕,九月律中无射,十月律中应钟,十一月律中黄钟,十二月律中大吕。’”《宋史·乐志一》:“伏见今年 荆南 进甘露, 京兆 、 果州 进嘉禾, 黄州 进紫芝, 和州 进緑毛龟, 黄州 进白兔。欲依月律,撰《神龟》、《甘露》、《紫芝》、《嘉禾》、《玉兔》五瑞各一曲,每朝会登歌首奏之。”

  • 基本含义
    指月亮的光辉和律动。
  • 详细解释
    月律是由“月”和“律”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月律形容月亮的光辉和律动,寓意月亮的美丽和优雅。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美丽和动人之处。
  • 使用场景
    月律常用于文学作品、诗歌、歌曲等艺术创作中,用来描绘自然界的美景和情感。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美丽和优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美丽和动人之处。
  • 故事起源
    月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首诗描绘了杜甫思念家乡的情景,其中“月是故乡明”一句就是指月亮的光辉和律动,后来演变成了成语“月律”。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形状简洁明了。
  • 例句
    1. 他的舞姿如同月律般优美动人。2. 这幅画描绘了月亮的月律,令人陶醉其中。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月亮的光辉和律动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月亮在夜空中发出美丽的光芒,并且律动起来,形成了优美的月律。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月亮的诗词和文学作品,可以深入理解月律的含义和美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晚上月亮很亮,像是在跳舞一样,真美丽啊!2. 初中生:这幅画的月亮画得像真的一样,月律真是美不胜收。3. 高中生:她的舞姿优美动人,如同月律般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