俚儒
lǐ rú
  • 拼 音:lǐ rú
  • 注 音:ㄌㄧˇ ㄖ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见识浅陋的儒生。 宋 陆游 《谢参政启》:“分章析句于蓬枢瓮牖之下,学但慕于俚儒。”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年来俚儒之稍通音律者,伶人之稍习文墨者,动輒编成一传。自谓得 沉吏部 九宫正音之秘。”

  • 基本含义
    形容言谈举止粗俗、没礼貌。
  • 详细解释
    俚儒是由“俚语”和“儒家”两个词组成的成语。俚语指的是粗俗、通俗的语言,儒家则代表着儒家学派的礼仪和道德标准。俚儒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粗俗,没有儒家的礼仪和道德修养。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语举止粗鲁、没礼貌,特别是在正式场合或与长辈、上级交往时。可以用来批评那些缺乏教养、不懂得尊重他人的人。
  • 故事起源
    关于俚儒成语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儒家强调礼仪和道德修养,认为一个人应该以礼待人、尊重他人。而俚语则是一种粗俗、通俗的语言,与儒家的标准相悖。因此,俚儒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言谈举止粗俗、缺乏礼仪的人。
  • 成语结构
    俚儒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的言谈举止十分俚儒,完全没有绅士风度。2. 在公众场合,我们应该避免使用俚俗的语言,以免显得俚儒。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俚儒的发音与“礼儒”相对比来记忆。礼儒代表儒家的礼仪和道德修养,而俚儒则是与之相反的粗俗、缺乏礼仪的言谈举止。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儒家文化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的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等,了解更多关于儒家思想和文化的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太俚儒了,老师批评了他。2. 初中生:我们班有个同学说话很俚儒,老师经常提醒他要注意言行。3. 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我们应该摒弃俚儒的言谈举止,树立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