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准
sān zhǔn
  • 拼 音:sān zhǔn
  • 注 音:ㄙㄢ ㄓㄨㄣ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指写作所应注意的三个标准:情、事、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鎔裁》:“草创鸿笔,先标三準:履端於始,则设情以位体;举正於中,则酌事以取类;归餘於终,则撮辞以举要。”
    (2).指古琴上定音的三个标准区。古琴将全絃分为十二个段落,在琴面上作出标帜,当做调定音阶的标准,称十三徽,每徽一音。其中一至四徽谓之上准,四至七徽谓之中准,七徽至絃末谓之下准,合称三准。见《宋史·乐志十七》引 宋 姜夔 《乐议》。
    指调高下,分并财,散积聚。《管子·轻重甲》:“故知三准同筴者,能为天下。不知三准之同筴者,不能为天下。” 马非百 新诠引 尹桐阳 云:“三准者,一调高下,二分并财,三散积聚也。”一说指万物通、万物运、万物贱三条准则。见《管子集校》 郭沫若 案语。

  • 基本含义
    指准备工作充分,做事周密,不留遗憾。
  • 详细解释
    三准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做事要周密,以免出现遗憾。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做事情之前,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做到事前准备充分,以确保能够顺利完成任务。
  • 使用场景
    三准这个成语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来提醒人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不要草率行事。它可以用在各种场景中,例如工作中的项目准备、考试前的复习准备、旅行前的行李准备等等。
  • 故事起源
    《说文解字》中对“准”的解释是“齐备,周全”,而“三准”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后汉书·卷二十八·董卓列传》中,描述了董卓统治时期,他对待政务十分草率,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导致政务混乱,国家陷入困境。后来,人们就以“三准”来形容做事要周密、准备要充分的重要性。
  • 成语结构
    三准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独立含义,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更具体的意义。
  • 例句
    1. 在考试前,要做好三准,才能取得好成绩。2. 在旅行之前,要做好三准,以免遇到麻烦。3. 在做项目之前,要做好三准,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进行。
  •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三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 将“三准”分解为三个字,分别记忆每个字的意思。2. 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并在脑海中形成一个图像,以便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例如“六准”、“一丝不苟”等等。这些成语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含义和用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在考试前做好三准,才能考好分数。
  • 2. 初中生
    为了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我做了三准的准备,包括准备演讲稿、练习发音和排练动作。3. 高中生:在选择大学专业之前,我要做好三准,包括了解各个专业的就业前景、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等等。4. 大学生:在找工作之前,我要做好三准,包括准备好简历、面试技巧和了解公司情况。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