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背相望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xiàng bèi xiāng wàng ㄒㄧㄤˋ ㄅㄟˋ ㄒㄧㄤ ㄨㄤˋ

    项背相望(項背相望) 

    (1).谓前后相顾。《后汉书·左雄传》:“监司项背相望,与同疾疢,见非不举,闻恶不察。” 李贤 注:“项背相望谓前后相顾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稻工》:“凡牛力穷者,两人以扛悬耜,项背相望而起土。” 清 钱谦益 《河南按察司按察使卢维屏授通议大夫制》:“今监司项背相望,靡靡之餘风,自上下焉。”

    (2).形容来往之人连续不断。《新唐书·哥舒翰传》:“时 子仪 、 光弼 ……乃极言请 翰 固 关 无出军。而帝入 国忠 之言,使使者趣战,项背相望也。” 明 宋濂 《寂照圆明大禅师璧峰金公舍利塔碑》:“故其在山也,捧足顶礼者,项背相望。” 梁启超 《爱国论》:“不观夫 江 南自强军乎,每岁糜巨万之餉以训练之,然逃亡者项背相望。”

  • 基本含义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背对背地相对而立。
  • 详细解释
    项背相望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指的是两个人或两件事物背对背地站立,彼此之间没有面对面的交流或对话。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理解和互动的状态。
  • 使用场景
    项背相望可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疏远和僵化。在工作场合、家庭关系或社交圈中,当人们之间出现无法沟通、产生误解或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 故事起源
    项背相望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两位官员,一个姓项,一个姓背。他们在一次会议上因为意见不合而产生了矛盾。会议结束后,他们生气地背对背站在了一起,再也没有说话。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冷漠。
  • 成语结构
    项背相望由“项”、“背”、“相”和“望”四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变得像项背相望,彼此都不愿意主动解决问题。2. 在团队中,如果大家都只是项背相望,就很难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项背相望”与背对背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两个人背对背站在一起,无法交流和沟通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沟通和交流相关的成语,如“面面相觑”、“对答如流”等,以丰富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两只小鸟背对背站在树枝上,就像项背相望一样。2. 初中生:在班级里,有些同学之间关系不好,经常项背相望,不愿意主动说话。3. 高中生:在家庭聚会上,亲戚之间存在一些误会,大家都项背相望,气氛有些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