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门事件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千学生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名下无故多出一张信用卡。更为蹊跷的是,作为持卡人,这张自己名下的信用卡他们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但向银行查询后却发现信用卡真实存在。 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针对信用卡事件的讨论愈演愈烈,并称之为“卡门”事件。多名被办卡的同学说,他们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被私自用于办理信用卡备感气愤,同时对这些信息如何被银行得知深感疑惑。有关部门就此分别向校方及银行求证,尽管双方承认“卡门”事件确有其事,但都表示办卡并非他们所为。

    卡门事件-发现过程

    卡门事件

    网帖引曝高校“卡门”事件

    2008年12月8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校园论坛上出现一篇名为《平白无故多张信用卡,大家赶紧查查》的帖子,发帖人“shmily_1018”称,他之前到学校附近的工商银行办理网上银行业务,却被告知不能办理,理由是他的名下已经办有一张牡丹信用卡,并且开通了网上银行。让这位同学疑惑的是,他从来没有申请办理过信用卡。然而拨打工行查询的结果却让“shmily_1018”大吃一惊——“卡是2008年7月份办的,而且已经开卡。”他随后辗转到工行的信用卡总部、办卡的工行支行一一询问,得知卡的确存在而且早已发出。“shmily_1018”说,当时银行称是学校的工作人员为学生集体办理的,因此他回到学校后随即在校园网上发帖,让同学们查询是否也有同样的遭遇。

    这篇帖子立即在校园网上引曝一场事关信用卡的风波,越来越多的同学发现自己也莫名其妙地多了一张信用卡,他们纷纷发帖描述自己的情况,并对校方和银行未给出合理的解释而感到气愤。同学们自发统计后发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07、08级的硕士与博士于2008年7月3日统一办理,而04、05、06级的本科生则分别于2008年3月及6月分两批办理。尽管办理时间不同,但所有被办卡的同学迄今为止都没有看到过那张自己名下的信用卡。

    卡门事件-学生反应

    感觉被卖却毫不知情

    尽管还没有人因为“卡门”事件蒙受经济损失,但大多得知自己名下有卡的同学,纷纷质疑校方与银行的做法侵犯了自己的个人隐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07级硕士生李乐(化名),他原本并不知道自己名下有信用卡,现在也不知道是谁替他填写了申请材料,而他的身份证号码、宿舍电话等又如何会被银行获取。“我觉得自己被人卖了,却毫不知情!”

    李乐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每个年级本科大约四五千人,硕士有两千多人,保守估计此次被私自办卡的学生有数千人。而这张信用卡大家都没见过,对其透支额度、有无年费、是否影响个人信用等问题,学生都很关注。07级硕士生王欢(化名)告诉记者,他们宿舍四个人昨天才知道自己被办了信用卡,打电话询问,银行答复说他们的卡不收年费,但已激活,只要不使用就不会影响个人信用。

    不少发现有卡的同学纷纷要求银行进行注销。李乐说,之前银行表示信用卡一年之内不能注销,但随后又表示只要交20元钱就可注销。但李乐查询后却发现,尽管他没交钱,但他的信用卡已经进入注销程序,一个月后生效。

    卡门事件-事件进展

    校方、银行均否认为学生办卡

    学生没有填写过申请材料,银行如何能获取学生的个人信息呢?不少学生直言,是校方将他们的个人信息透露给了银行。多名学生反映,他们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后发现,申请材料上填写的两个电话号码,一个是宿舍电话,另一个则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财务处的电话。随后致电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财务处求证,但一名工作人员却表示完全不知道学生办信用卡一事,更否认办卡与财务处有关。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处一位陈副处长证实,学生被集体办卡的确属实,但不是学校为学生办卡,而是银行的问题。追问银行如何能获知学生的个人信息时,陈副处长回答称“不知道”。向信用卡的发卡银行求证时,该行信用卡中心一位员工表示卡是学校集体办理,并且事先通知了学生。

    信用卡业内人士说,信用卡直接关系到持卡人的信用问题,因此银行绝对不允许在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集体办理。对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现的“卡门”事件,该业内人士称,这很可能是信用卡营销人员与校方个别人协议好后集体办卡。“营销人员流动性很大,也不属于银行正式编制,他们时常利用自己手中的人脉资源办卡,完成指标抽成,违规操作的可能性相对大些。”

  • 基本含义
    指因疏忽大意或不慎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或因小错误而引发的大麻烦。
  • 详细解释
    卡门事件源自西班牙歌剧《卡门》中的情节,该剧讲述了一个热情妖娆的女性卡门,因为她的挑逗和诱惑,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事件。因此,“卡门事件”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因为疏忽或错误的行为而造成的严重后果,或者因为一个小错误而引发的大麻烦。
  • 使用场景
    卡门事件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个团体由于疏忽大意、不慎行事,导致产生了严重的后果,或者由于一个小错误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麻烦。可以用在各种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中,例如描述一个人在工作中犯了一个小错误,结果导致整个项目出现了严重问题,或者形容一个人因为不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麻烦。
  • 故事起源
    卡门事件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西班牙歌剧《卡门》。该剧是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讲述了一个热情妖娆的女性卡门的故事。卡门以其美丽和诱惑力吸引了许多男人,最终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事件。因此,这个成语的含义也与剧中的情节相吻合。
  • 成语结构
    成语“卡门事件”由两个词组成,其中“卡门”指的是西班牙歌剧中的女主角,而“事件”表示发生的事件或事情。
  • 例句
    1. 他的疏忽导致了一场卡门事件。2. 由于她的不慎,整个项目陷入了卡门事件。3. 这个小错误最终引发了一连串的卡门事件。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卡门事件”与西班牙歌剧《卡门》中的故事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卡门的诱惑力和挑逗行为导致了一系列的悲剧事件,从而将其与因疏忽大意或小错误而引发的严重后果联系在一起。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关于西班牙歌剧《卡门》的信息,可以进一步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故事起源。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因小失大”、“因噎废食”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因为小明不小心把水杯打翻了,整个教室变成了一个卡门事件。2. 初中生:我上次考试因为没有复习,结果考得很差,真是个卡门事件。3. 高中生:他的一次疏忽导致了整个公司的卡门事件,损失了很多钱。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卡门事件”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