铙鼓
náo gǔ
  • 拼 音:náo gǔ
  • 注 音:ㄣㄠˊ ㄍ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乐器中鼓的一种。 唐 时大驾出行,卤簿鼓吹,有前后两部,皆有铙鼓十二。又凯旋入京都,行献俘仪,奏凯乐所有铙吹二部乐中。亦有铙鼓。见《新唐书·仪卫志下》。《文献通考·乐九》引《唐六典》:“凡军鼓之制有三:一曰铜鼓,二曰战鼓,三曰鐃鼓。”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东蛮》:“歌诗鐃鼓间,以壮我之戎。”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 郑戩 ﹞置酒高会,旗帜絳野,鐃鼓聒天,虏众十万不敢动。”
    (2).铙和鼓。泛指打击的响器。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鐃鼓嘲轰,高管噭咏。”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金和尚》:“生平不奉一经,持一咒,迹不履寺院,室中亦未尝蓄鐃鼓。”

  • 基本含义
    指喧闹、热闹的场合或局面。
  • 详细解释
    铙鼓是由两个乐器名称组成的成语。铙是一种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镰刀,有金属制成的片状物,发出清脆的声音。鼓是一种打击乐器,由鼓身和鼓面组成,用手或器械敲击鼓面发出声音。将铙和鼓结合在一起,形成“铙鼓”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喧闹、热闹的场合或局面。
  • 使用场景
    可以用来形容一些嘈杂、热闹的场合,比如婚礼、节日庆典、集市等。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局面或场景非常热闹、繁忙。
  • 故事起源
    关于“铙鼓”的故事起源并不是很清楚,但是这个成语可以追溯到古代的音乐文化。在古代,铙鼓是一种重要的乐器,常常被用于庆典和宴会等喜庆场合。因此,人们将铙鼓与喧闹、热闹的场合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铙鼓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乐器名称组成。
  • 例句
    1. 这个婚礼真是热闹,就像铙鼓一样喧闹。2. 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得像打铙鼓一样。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婚礼现场,铙鼓声此起彼伏,喧闹非常,这样就可以记住“铙鼓”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铙鼓有关的文化和音乐知识,了解铙鼓在不同文化中的使用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学校里举行了一场文艺演出,非常铙鼓,我好喜欢!2. 初中生: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在放鞭炮,整个城市都像铙鼓一样喧闹。3. 高中生:学校举办了一场校庆活动,校园里人声鼎沸,热闹得像铙鼓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