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例
tiē lì
  • 拼 音:tiē lì
  • 注 音:ㄊㄧㄝ ㄌ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帖附前例。谓依前例量刑。 宋 司马光 《乞不帖例贷配札子》:“又既谓之特旨,当临时断在朝廷,若先令刑部帖例,朝廷依此施行,乃是轻重之权,返在有司也。”

  • 基本含义
    指事先准备好的模板或范例。
  • 详细解释
    帖例是指事先准备好的模板或范例,用于参考或借鉴。常用于书法、文章、信件等方面,可以帮助人们写作时提供一种模式或参考。
  • 使用场景
    帖例可以在各种写作场景中使用,如书法练习、写信、写文章等。它可以帮助人们快速上手,提供一个基础框架,同时也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和借鉴。
  • 故事起源
    帖例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书法练习。在古代,学习书法是一项重要的技能,而帖例就是指事先准备好的范本,供学习者模仿和借鉴。随着时间的推移,帖例的含义逐渐扩展到其他写作方面。
  • 成语结构
    帖例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别的结构。
  • 例句
    1. 他在写作时常常参考帖例,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2. 这封信是根据帖例写的,内容和格式都很规范。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帖例与书法练习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学习写字时使用帖例来模仿。也可以将帖例与写作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写作时使用帖例作为参考。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古代的书法练习和帖例的发展历史,了解更多关于帖例的用法和相关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给我们发了一些作文帖例,让我们参考写作。2. 初中生:我在网上找到了一些英语写作帖例,可以帮助我提高写作水平。3. 高中生:我在参加写作比赛前,研究了一些优秀作品的帖例,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4. 大学生:我在写论文时,经常参考一些经典的学术论文帖例,以保证论文的质量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