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栗
hàn lì
  • 拼 音:hàn lì
  • 注 音:ㄏㄢˋ ㄌ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汗慄 ”。因恐惧而出汗。 唐 柳宗元 《对贺者》:“夫为天子尚书郎,谋画无所陈,而羣比以为名,蒙耻遇僇,以待不测之诛。苟人尔,有不汗栗危厉偲偲然者哉!” 唐 赵璘 《因话录·商下》:“思乃父为吏本县,时常畏长官汗慄。”

  • 基本含义
    形容因恐惧、寒冷等而身体发抖。
  • 详细解释
    汗栗是由“汗”和“栗”两个字组成的成语,表示因为害怕、恐惧、寒冷等原因而导致身体发抖的情况。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在遇到恐惧或寒冷时的身体反应,强调了人类情感和生理反应的紧密联系。
  • 使用场景
    在日常生活中,汗栗可以用来形容人因为害怕、紧张、寒冷等原因而出现身体发抖的情况。比如,当某人在听到恐怖故事时,可能会被吓得汗栗直冒;当天气特别寒冷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寒冷而汗栗不已。
  • 故事起源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中有一则故事,当时晋国的大夫子思在草庐里与他的朋友们谈论到一些重大的决策时,他们感到寒冷而发抖。后来,人们就用“汗栗”来形容因恐惧或寒冷而身体发抖的情况。
  • 成语结构
    汗栗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汗”表示汗水,指出人体因为恐惧或寒冷而出现汗水;“栗”表示发抖,形象地描绘了人体因为害怕或寒冷而身体发抖的情况。
  • 例句
    1. 听到那个恐怖的故事,他被吓得汗栗直冒。2. 冬天的北方非常寒冷,走在外面的人们汗栗不已。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汗栗”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遇到了恐怖的场景或者寒冷的天气,然后想象自己因此而出现了身体发抖的情况,这样就能够记住这个成语的意义。
  • 延伸学习
    可以通过查阅其他相关的成语或者词语来进一步扩展对“汗栗”的学习。比如,可以学习与恐惧、寒冷等主题相关的成语,如“惊慌失措”、“寒冷刺骨”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听到老师说要考试,我被吓得汗栗直冒。2. 初中生:看到那部恐怖电影,我被吓得汗栗直冒。3. 高中生:冬天北方的寒风吹过,大家都感到寒冷而汗栗不已。4. 大学生:在考试前的紧张气氛下,同学们都感到汗栗直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