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品
kē pǐn
  • 拼 音:kē pǐn
  • 注 音:ㄎㄜ ㄆㄧㄣ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种类;等级。《六韬·军用》:“ 武王 问 大公 曰:‘王者举兵,三军器用、攻守之具,科品众寡,岂有法乎?’”《后汉书·济南王康传》:“ 永元 初,国傅 何敞 上疏諫 康 曰:‘……出入进止,宜有期度;舆马臺隶,应为科品。’”
    (2).法制,定规。《后汉书·党锢传·刘祐》:“ 祐 移书所在,依科品没入之。” 王先谦 集解引 惠栋 曰:“科品,谓科条品制也。”

  • 基本含义
    指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 详细解释
    科品是由“科”和“品”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科”指科举制度中的科考,代表着学识、知识;“品”指品德、修养,代表着道德、品质。科品一词原指科举制度中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德才兼备的士人,后来逐渐扩展为指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
  • 使用场景
    科品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也可以用来称赞他人的学问和修养。可以用来形容教师、学者、文化名人等。
  • 故事起源
    科品一词起源于古代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吏的考试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这些人才被称为科品。科品成为了受人尊敬的象征,后来也被用来形容人的学识和品德。
  • 成语结构
    科品是一个名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他是一位真正的科品,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品德高尚。2. 这位教授是一位科品,他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们的喜爱。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记忆科品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科品。
  • 延伸学习
    如果对科举制度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历史和演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学校的科品,她教我们很多知识。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品,为社会做出贡献。3. 高中生:他是学校里的科品,不仅成绩优秀,而且品德高尚。4. 大学生:他是我们学院的科品,他的专业知识非常丰富。5. 成年人:他是一个真正的科品,不仅在学术上有造诣,而且为人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