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坐
jì zuò
  • 拼 音:jì zuò
  • 注 音:ㄐㄧˋ ㄗㄨㄛ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居客位。比喻地位不稳且无实权。《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天下汹汹,人怀危惧,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北史·魏纪五论》:“自兹之后, 魏 室土崩,始则制屈强胡,终乃权归霸政。主祭祀者不殊於寄坐,遇黜辱者有甚於弈棊。”《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四年》:“大司马拥十万众屯於近郊,陛下便为寄坐耳。” 胡三省 注:“言大权非己出,託位於臣民之上,势同寄寓也。”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小贞大贞》:“人君居尊位,倒持太阿,政令有所不行,德泽有所不下,身为寄坐,受人指麾,危亡之形,且立至矣。”

  • 基本含义
    寄托、寄宿
  • 详细解释
    寄坐是指寄宿在别人家中,暂时借宿。也可用来比喻寄托思想、情感等。
  • 使用场景
    寄坐常用于描述在旅途中寄宿在他人家中,或者在外地工作、学习时寄宿在亲友家中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他人身上。
  • 故事起源
    寄坐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们在旅途中常常需要借宿他人家中。有一次,有人在外地旅行时,遇到了一位善良的村民,村民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让他在家中暂住。旅人非常感激,便写下了“寄坐”两个字,寄托自己对村民的感激之情。
  • 成语结构
    成语“寄坐”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寄”和“坐”。
  • 例句
    1. 我出差时常常寄坐在朋友家中。2. 他在外地读书,寄坐在亲戚家里。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寄坐”与寄宿在别人家中的情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旅途中需要借宿,而“寄坐”就是一种寄托自己的方式。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寄坐”相关的成语,如“寄人篱下”、“寄人鸟栖”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去外地参加比赛,寄坐在教练家中。2. 初中生:寒假期间,我去北京旅游,寄坐在叔叔家。3. 高中生:我考上了外地的大学,将在那里寄坐一段时间。4. 大学生:实习期间,我寄坐在公司附近的租房里。5. 成年人:我出差时经常寄坐在朋友家中,感谢他们的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