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达
míng dá
  • 拼 音:míng dá
  • 注 音:ㄇㄧㄥˊ ㄉㄚ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释义]
    (形)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通达。
    [构成]
    并列式:明+达
    [例句]
    这人明达公正。(作谓语)

  • 反义词

    固执

  • 英文翻译

    1.reasonable; showing understanding

  • 详细解释

    ◎ 明达 míngdá
    (1) [sensible]∶通达
    明达公正
    (2) [understand]∶懂得;通晓
    各种技艺,无不明达
    (1).对事理有明确透彻的认识;通达。《鹖冠子·道端》:“圣人之功,定制於冥冥,求至欲得,言听行从,近亲远附,明达四通。”《旧唐书·方伎传·崔善为》:“ 善为 好学,兼善天文算历,明达时务。”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如果当时这位作者明达冷静一些,不财迷心窍,天下原可以平安无事的。”
    (2).通达的人。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迨明达之高览,契古今而同事。” 唐 刘知几 《史通·摸拟》:“后来明达,其鉴之哉!” 李大钊 《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我们实在念同种同文的关系,不能不说几句话,奉劝邻邦的明达。”

  • 基本含义
    明智而有见识,能够清楚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道理。
  • 详细解释
    明达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聪明、智慧和有洞察力。明达的人能够迅速理解事物的本质和道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他们的思维敏捷,能够抓住问题的关键点,从而在复杂的情况下找到解决方案。
  • 使用场景
    明达通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智慧和见识。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领导者的才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学者或专家的学识和洞察力。此外,明达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普通人在某个具体领域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见解。
  • 故事起源
    明达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论语》中的一段对话中。孔子对他的学生子贡说:“明达哉!知名知言,知止知足,可以为师矣。”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子贡的赞赏,称赞他聪明有见识,可以成为一位合格的老师。从此,明达成为一个称赞一个人智慧和见识的成语。
  • 成语结构
    明达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明”和“达”。其中,“明”表示明亮、清楚,而“达”表示通达、了解。两个字结合起来,形成了“明达”的含义。
  • 例句
    1. 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非常明达,很快就找到了解决办法。2. 这位领导者明达而睿智,能够准确地抓住问题的核心。
  •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明达”的技巧是将其与“明亮”和“通达”这两个词联系起来。想象一个聪明的人站在明亮的光线下,能够看清周围的一切,同时又能够通达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道理。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除了掌握“明达”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你还可以学习其他与智慧和见识相关的成语,如“深思熟虑”、“明察秋毫”等。通过学习这些成语,你可以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并丰富自己的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哥哥很明达,他能够很快地做完数学题。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要做明达的人,要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3. 高中生:只有明达的人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取得成功。4. 大学生:明达是一个重要的领导素质,领导者需要有清晰的思维和决策能力。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需要明达地分析问题,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