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食自公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tuì shí zì gōng ㄊㄨㄟˋ ㄕㄧˊ ㄗㄧˋ ㄍㄨㄙ

    退食自公 

    减膳以示节俭。谓操守廉洁。《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郑玄 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汉书·循吏传·朱邑》:“大司农 邑 ,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疆外之交,束脩之餽,可谓淑人君子。”《梁书·萧子恪传》:“文史之事,诸弟备之矣,不烦吾復牵率;但退食自公,无过足矣。” 唐 杨炯 《梓州惠义寺重阁铭》:“庶政惟和,万民以理;閒庭不扰,退食自公。”

  • 基本含义
    指官员或领导自愿辞去官职或权力,追求清廉正直的品德。
  • 详细解释
    退食自公是由“退食”和“自公”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退食”意为辞去官职,不再享受吃公家饭的待遇;“自公”指自愿放弃权力,追求公正廉洁的品德。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官员或领导自愿放弃权力,追求清廉正直的精神。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官员或领导在面临诱惑或考验时,能够自觉追求清廉正直,不被权力腐蚀。也可以用来称赞那些能够自律、自省,追求高尚品德的人。
  •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朝。当时,刘宋朝有一位名叫萧子良的官员,他任职时非常廉洁正直,深受人们的敬仰。后来,萧子良被任命为太尉,成为朝廷的高级官员。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谦虚自省。他经常对自己说:“我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不能被权力腐蚀。”因此,他辞去了太尉的职务,回到了家乡,过上了平凡的生活。人们对他的清廉正直非常敬佩,后来就用“退食自公”来形容他的行为。
  • 成语结构
    主语+谓语+宾语
  • 例句
    1. 这位官员因为追求清廉正直,选择了退食自公。2. 他在面临贪污的诱惑时,能够退食自公,展现了他的高尚品德。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退食自公”与一个形象联想起来,例如想象一个官员或领导在餐桌上主动把自己的食物推给公众,表示自愿放弃特权,追求公正廉洁的品德。这样的形象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廉洁正直相关的成语,例如“廉洁奉公”、“清正廉洁”等。这些成语都是形容官员或领导廉洁正直的品德,有助于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退食自公,不要作弊。2. 初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应该退食自公,为同学们做出榜样。3. 高中生:面对诱惑,我们应该退食自公,坚守自己的原则。4. 大学生:作为未来的社会精英,我们要退食自公,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