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荐
tǐ jiàn
  • 拼 音:tǐ jiàn
  • 注 音:ㄊㄧˇ ㄐㄧ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代祭祀、宴享时,将牲的半体置于大俎以进献。《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 杜预 注:“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 孔颖达 疏:“《传》言体荐即房蒸也。”《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 清 孙诒让 正义:“今以《体经》、《春秋》内外传及 韦 、 杜 、 贾 诸説参互攷之,脀解之法盖有五,而实止四等……二曰房烝,谓之体荐,中分左右二体,而升其胖於俎也。”一说将全牲置于大俎以进献。《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羊肆,体荐、全烝也。”《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羊肆,体荐、全烝也。”

  • 基本含义
    指通过肢体动作、表情或态度等方式来表示赞同、推崇或提拔。
  • 详细解释
    体荐是由“体”和“荐”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体”表示肢体动作、表情或态度,而“荐”表示推荐、提拔。体荐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通过肢体动作、表情或态度等方式来表达对某人或某事的赞同、推崇或提拔。
  • 使用场景
    体荐常用于描述对他人的表现或成就表示赞赏、提拔、推崇等情况。可以用于表达对别人的努力、进步或优点的肯定和欣赏。
  • 故事起源
    体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律历志》中。相传,在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薛宜之的官员,他非常善于观察人的肢体动作和表情,能够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行和能力。一次,薛宜之看到一位名叫李广的士兵在操练时表现得非常出色,他立刻向上级推荐了李广。因为薛宜之凭借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推荐了李广,所以后人将这种通过肢体动作、表情或态度来表示赞同、推崇或提拔的行为称为“体荐”。
  • 成语结构
    体荐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 例句
    1. 他的出色演讲赢得了观众们的体荐。2. 领导对他的工作态度非常满意,给予了他体荐。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体”字与肢体动作联想,将“荐”字与赞赏、提拔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也可以通过编造一些具体场景来帮助记忆,例如想象一个老师在课堂上表扬学生时的肢体动作和表情,以及学生因此得到提拔的情景。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赞赏、提拔相关的成语,例如“推崇备至”、“器重有加”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的画给予了体荐。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表现出色,获得了体荐。3. 高中生:老师对他的研究成果表示了体荐。4. 大学生:他的论文被导师体荐,得到了更多的机会。5. 成年人:老板对他的工作态度和能力给予了体荐,晋升了他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