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
rù mù
  • 拼 音:rù mù
  • 注 音:ㄖㄨˋ ㄇ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指雕板刻印。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附录:“余因反覆沉思其致误之由,殊不可得,嗣取钞刻各本,刻意推研,乃知 卢氏 所得 叶石君 本,据以入木。”
    (2).入棺。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金刚经鸠异》:“ 荆州 天崇寺 僧 智灯 常持《金刚经》, 贞元 中,遇疾死,弟子启手足犹热,不即入木,经七日却活。” 明 李贽 《豫约》:“一毫不谨,失其欢心,则祸患立至,其为管束至入木埋下土未已也,管束得更苦矣。”参见“ 入殮 ”。
    (3).喻书法笔力劲健。 唐 白居易 《鸡距笔赋》:“故不得兔毫无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鸡距无以表入木之功。” 唐 沉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诗:“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蟠高轩。”参见“ 入木三分 ”。

  • 基本含义
    形容笔墨的描写力极深,能够深入人心。
  • 详细解释
    入木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笔墨写字的描写力非常深入,能够深入到木材的内部。它比喻文章、书法或绘画作品的描写力非常深刻,能够深入人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使用场景
    入木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夸赞文学作品、书法或绘画作品的描写力非常深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的才华和技艺非常高超。
  • 故事起源
    入木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秦始皇对书法的追求和要求。相传秦始皇曾向书法家杨士奇征集书法作品,他要求参赛的书法家们的作品要“入木三分”,即描写力要深入到纸张的三分之一,以展现出深厚的功力。
  • 成语结构
    动词+名词。入:深入;木:木材。
  • 例句
    1. 这幅画的描绘技法真是入木三分,栩栩如生。2. 他的文章笔力雄浑,入木有声,令人读后难以忘怀。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想象一把锋利的笔刀深入到木头中,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更多与书法、绘画相关的成语,如“笔走龙蛇”、“墨守成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真的很好看,画的花花草草都入木了。2. 初中生:这本小说的描写非常生动,作者的笔力入木三分。3. 高中生:他的书法水平很高,每个字都能入木有声,令人赞叹不已。4. 大学生:这篇论文的论述非常深入,入木的思考让人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