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散
liú sàn
  • 拼 音:liú sàn
  • 注 音:ㄌㄧㄨˊ ㄙ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流散 liúsàn
    [wander about and scatter] 流转失散

  • 近义词

    飘泊、流浪、流落、流离

  • 英文翻译

    1.wander about and scatter

  • 详细解释

    (1).流离失所;分散四方。《汉书·元帝纪》:“元元大困,流散道路,盗贼并兴。”《旧唐书·窦建德传》:“时 山 东大水,人多流散。” 鲁迅 《坟·杂忆》:“待到屋无尺材寸椽,这才大家流散,还给我们一片瓦砾场。”
    (2).指流离失所的人。《管子·侈靡》:“覩诛流散,则人不眺。”《后汉书·虞诩传》:“及绥聚荒餘,招还流散,二三年閒,遂增至四万餘户。”
    (3).流转散落。 宋 司马光 《投壶新格》:“夫投壶者,不使之过,亦不使之不及,所以为中也;不使之偏颇流散,所以为正也。”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自经变故以来,凡天府奇珍异宝,流散人间,冺冺无闻者,何可胜数。” 徐迟 《火中的凤凰·凤翔》:“不久前,国家收回了一批流散到国外的名画。”
    (4).流动消散。 汉 董仲舒 《雨雹对》:“自十月以后,阳气始生於地下,渐冉流散,故言息也。”《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真人变化一轮红日,升於九霄,光辉照曜,云雾即时流散。”

  • 基本含义
    指人或事物分散、离散、流失。
  • 详细解释
    流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流”表示事物流动、变动,第二个字“散”表示事物分散、离散。流散一词形象地描述了人或事物由集中状态变为分散状态,或者由原本的位置离开而分散到其他地方。
  • 使用场景
    流散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由原本的集中状态变得分散、离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流散来形容人们离开原本的聚集地,或者物品从一个地方流失到另一个地方。
  • 故事起源
    流散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些历史事件。在古代战争时期,当国家遭受战乱或者灾难时,人们会离开原本的家园,四处流散。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在逃亡或迁徙时的状态。
  • 成语结构
    流散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形式上属于动宾结构。
  • 例句
    1. 因为战争的原因,这个村庄的居民都流散到了其他地方。2. 这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已经流散到世界各地。
  • 记忆技巧
    记忆成语可以使用联想和造句的方法。对于流散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条河流中的水分散流动的情景,或者想象人们离开原本的家园四处流散的场景,这样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流散相关的成语,例如“四散”,“离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把糖果撒在地上,它们流散到了各个角落。2. 初中生:由于战争的原因,许多家庭被迫流散到其他城市。3. 高中生:这个艺术家的作品流散到了世界各地的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