嚯索
huò suǒ
  • 拼 音:huò suǒ
  • 注 音:ㄏㄨㄛˋ ㄙㄨㄛ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犹言作乐,消遣。《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思温 将前事一一告诉。 张二官 见説,嗟呀不已。安排三杯与 思温 嚯索。”

  • 基本含义
    形容人懒散、不务正业。
  • 详细解释
    嚯索一词源于方言,最早出现在北方地区。它指的是人懒散、不务正业,不愿意努力工作或学习的状态。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那些没有责任心、不思进取的人。
  • 使用场景
    嚯索一词在口语中比较常见,可以用来形容同事、朋友或家人中的懒散者。例如,你可以说某个同事总是嚯索,不肯认真工作;或者说某个朋友整天嚯索,不愿意学习进步。
  • 故事起源
    嚯索这个词语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它主要是通过口语的传承而来的。在北方地区,人们常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懒散的人,逐渐形成了成语的使用习惯。
  • 成语结构
    嚯索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整天嚯索,从来不肯好好工作。2. 这个学生总是嚯索,不愿意认真学习。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与“懒散”、“不务正业”等词语进行联想,帮助记忆嚯索的含义。同时,可以将例句进行背诵,加深对该成语的记忆。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嚯索相关的成语,如“懒散无为”、“废寝忘食”等,可以帮助拓展对该主题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整天嚯索,从来不肯写作业。2. 初中生:这个同学总是嚯索,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3. 高中生:他整天嚯索,不肯复习功课,考试肯定会不及格。4. 大学生:有些同学上大学后就嚯索起来,不肯认真学习专业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