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草
tōng cǎo
  • 拼 音:tōng cǎo
  • 注 音:ㄊㄨㄙ ㄘㄠ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木通。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通草》:“有细细孔,两头皆通,故名通草,即今所谓木通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通草》﹝集解﹞引 苏颂 曰:“古方所用通草,皆今之木通。”
    (2).即通脱木。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二折:“这妇人生的通草般身躯,灯手样手脚。”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通草》:“今之通草,乃古之通脱木也。 宋 《本草》:混注为一,名实相乱,今分出之。”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通草》﹝集解﹞引 苏颂 曰:“俗间所谓通草,乃通脱木也。” 清 夏仁虎 《旧京琐记·俗尚》:“仕宦平居多著靴,嫌其底重,乃以通草製之。”参见“ 通脱木 ”。

  • 英文翻译

    1.Tetrapanax papyriferus; ricepaper pith

  • 基本含义
    指能够传递消息或信息的渠道或途径。
  • 详细解释
    通草意为传递消息或信息的渠道,类似于现代社交媒体的作用。草木相通,信息传递迅速,因此通草成语形象地表达了信息传递迅速的意义。
  • 使用场景
    通草常用于形容信息传递迅速和方便的场合,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顺畅。
  • 故事起源
    通草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军事用语。在古代战争中,将领们为了迅速传递命令和情报,会利用信使在各个军营之间传递草纸,通过草纸上的文字来传递消息。因为草木相通,草纸传递的消息非常迅速,因此就形成了通草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通草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通”是动词,“草”是名词。
  • 例句
    1. 他通过微信成为了我们学校最好的通草之一。2. 这个社交平台成为了年轻人之间重要的通草工具。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通草”成语的含义,将“通”联想为信息传递,将“草”联想为草木相通,从而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信息传递相关的成语,如“传递”、“消息”等,可以帮助扩展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用微信给同学们发消息,成为了我们班级的通草。2. 初中生:手机成为了我们青少年之间最常用的通草工具。3. 高中生: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信息传递更加迅速,成为了现代社会最重要的通草方式。4. 大学生:在大学里,通过社交网络和邮件来进行沟通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通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