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断
kē duàn
  • 拼 音:kē duàn
  • 注 音:ㄎㄜ ㄉㄨ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论处;判决。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孝宗圣政》:“越一日,奏勘到,作闹士人府学生员 丁如植 为首,其次 许斗权 、 罗鼒 ,御批并编管邻州, 如植 仍杖八十科断。”《元典章·户部五·典卖》:“若依枉法例科断,及将追到租钱没官,其田还付原主,虑恐未应。”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八:“若事事按律科断,则一刀笔吏足以了之。”

  • 基本含义
    科学断定、确切判断
  • 详细解释
    科断是由“科学”和“断定”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科学指的是准确、系统的知识体系,断定表示明确、确定的判断。科断意味着用科学的方法来做出确切的判断。
  • 使用场景
    科断一词常用于强调判断、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用于描述科学研究、法律判决、医学诊断等领域中的准确判断。
  • 故事起源
    科断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这个成语源于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考生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来获得官职。科断的意思是根据科举考试的结果确定考生的成绩和官职,因此表示准确判断。
  • 成语结构
    科断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
  • 例句
    1. 他的研究方法科断,结果得到了广泛认可。2. 医生经过仔细的检查,对病情进行了科断。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科断的发音“kē duàn”与“科学断定”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科学、判断相关的成语,如“科学家”、“断言”等,可以帮助扩展对科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显微镜看了我们的实验样品,然后科断了我们的实验结果。2. 初中生: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据科断了这个理论的正确性。3. 高中生:法官根据现场的证据科断了被告的罪行。4. 大学生:医生经过详细的检查和分析,科断了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