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獝
kuáng yù
  • 拼 音:kuáng yù
  • 注 音:ㄎㄨㄤˊ ㄧㄩ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精神失常。《急就篇》卷四“疝瘕颠疾狂失响” 唐 颜师古 注:“颠病,性理颠倒失常,亦谓之‘狂獝’。”
    (2).狂放。 清 方薰 《山静居画论》卷下:“ 天池 天赋卓絶,书画品诣特高,狂譎处非其本色。”
    (3).恶鬼。喻悖逆之徒。 清 钱谦益 《三良诗》:“ 汝雒 弥祲气, 汴宋 连狂獝。奔窜咸戴头,迎降多屈膝。”参见“ 獝狂 ”。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狂热、狂妄、盲目自信。
  • 详细解释
    狂獝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狂指疯狂、狂妄,獝指狮子的叫声。狂獝形容人的行为态度狂热、狂妄,自以为是,缺乏理性思考和客观判断。
  • 使用场景
    狂獝一词多用于批评、讽刺某人或某一行为过于自负、盲目自信。可以用来描述某人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的情况下,盲目自信、自以为是的行为。
  • 故事起源
    狂獝的故事起源于《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据说,鲁国有一位叫公子狂獝的人,他自负才华出众,非常傲慢自大。一次,公子狂獝在参加比武时,竟然不顾规则,擅自改变比赛方式,结果被对手击败。这个故事成为后来形容盲目自信、狂妄自大的人的成语。
  • 成语结构
    狂獝是一个由两个形容词组成的成语,表示人的行为态度。
  • 例句
    1. 他对自己的才华过于狂獝,结果经常犯错误。2. 这个人虽然年轻,但是非常狂獝,不愿意听取他人的建议。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狂獝”与狮子的叫声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想象一个人非常狂热、狂妄地大声叫喊,就像狮子一样咆哮。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自负、盲目自信相关的成语,如“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一直狂獝地相信自己可以成为世界上最好的足球运动员。2. 初中生:这个学生因为考了一次好成绩就变得狂獝起来,不再努力学习了。3. 高中生:他对自己的才华过于狂獝,总是认为别人无法超越他。4. 大学生:有些学生在大学刚开始时会变得狂獝,以为自己已经很了解世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