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邪
wú xié
  • 拼 音:wú xié
  • 注 音:ㄨˊ ㄒㄧㄝ 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无邪 wúxié
    [unaffected] 没有邪恶的想法
    无邪的儿童

  • 近义词

    天真

  • 英文翻译

    1.naivete

  • 详细解释

    (1).谓无邪僻,无邪曲。《礼记·乐记》:“中正无邪,礼之质也。”《史记·李斯列传》:“臣无邪,则天下安;天下安,则主严尊。” 宋 朱熹 《恕斋记》:“盖饰不过侈,而简不至陋;起居便适,而视听无邪。” 巴金 《灭亡》第六章:“她刚要猜想这是什么事,但另一个念头立刻捉着了她,她底美丽的脸上又出现了无邪的娇笑。”
    (2).我国古代诗教的一种观点。谓诗的最高标准是中和雅正,谓之“无邪”。《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诗者,持也,持人性情。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文献通考·经籍五》:“盖知诗人之意者,莫如 孔 孟 ;虑学者读《诗》而不得其意者,亦莫如 孔 孟 ,是以有‘无邪’之训焉。”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如 中国 之诗, 舜 云言志,而后贤立説,乃云持人性情,三百之旨,无邪所蔽。”
    (3).指物体中分没有偏差。《周礼·考工记·弓人》:“凡为弓……析干必伦,析角无邪。” 郑玄 注:“亦正也。”

  • 基本含义
    无邪指人心纯洁无私,没有丝毫邪恶之意。
  • 详细解释
    无邪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性或心灵纯洁无私,没有任何邪恶的念头。这个词语常用来赞美一个人的纯真和善良。
  • 使用场景
    无邪一词常用于赞美一个人的品性和道德,可以用于各种场合,如人际交往、教育领域、文学作品等。
  • 故事起源
    无邪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原句为“无邪者,其言直也”。后来,这个词语逐渐演变为形容一个人的心灵纯洁无私,没有任何邪恶的含义。
  • 成语结构
    无邪是由“无”和“邪”两个字组成的,表示“没有邪恶”。
  • 例句
    1. 他的心地无邪,总是帮助别人。2. 她的举止纯洁无邪,深受大家喜爱。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无邪”与“纯洁无私”、“心地善良”等词语进行关联,帮助记忆其基本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无邪相关的成语,如无私无畏、无愧于心等,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无邪的孩子,总是乐于助人。2. 初中生:她的行为无邪,从不损害他人利益。3. 高中生:他的心地无邪,不会被世俗的利益所动摇。4. 大学生:她是一个无邪的人,总是坚守自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