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塿
péi lǒu
  • 拼 音:péi lǒu
  • 注 音:ㄆㄟˊ ㄌㄡ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本作“部娄”。小土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部娄无松柏。” 杜预 注:“部娄,小阜。”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培》引《左传》作“培塿”。《晋书·刘元海载记》:“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眺望三峯,壁立与天接,众山皆成培娄。”

  • 基本含义
    培养和训练人才。
  • 详细解释
    培塿是一个由“培养”和“塿”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培养指的是通过教育、训练等方式使人才得以成长和发展,塿是指田地的轮作,轮作是一种农业种植方式,通过不同的作物轮流种植,可以保护土壤养分,提高产量。培塿的含义是通过不断培养和训练人才,使其在不同领域轮流发展,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 使用场景
    培塿常用于描述培养和训练人才的过程。可以用于教育领域、人才培养项目、职业发展等场景。
  • 故事起源
    培塿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南朝宋梁时期的《文选·郭璞集》中。据说,当时有一位名叫郭璞的文学家,他非常注重培养和训练年轻的才子。他在田地中种植了不同种类的作物,通过轮作的方式,使得每块土地都能得到充分的养分,从而提高产量。郭璞用这个农业的经验比喻他对才子的培养和训练,形成了成语“培塿”。
  • 成语结构
    动宾结构,由动词“培”和名词“塿”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致力于培塿新一代的科学家。2. 这个项目旨在培塿年轻企业家的创新能力。
  • 记忆技巧
    可以将“培塿”与培养和轮作的概念联系起来,想象郭璞在田地中轮流培养不同作物的情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培养和训练人才相关的成语,如“点石成金”、“造福一方”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每天都在培塿我们的学习兴趣。2. 初中生:学校组织了一次培塿活动,让我们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3. 高中生:大学的培塿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准备未来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