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考
shí kǎo
  • 拼 音:shí kǎo
  • 注 音:ㄕㄧˊ ㄎㄠ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指有关考证的记载。 清 恽敬 《散季敦说》:“图之上下书 程让堂 贤良、 董小查 太史所作识考,而揭敦文於其右。”

  • 基本含义
    指能够正确判断事物的优劣、真伪、好坏。
  • 详细解释
    识考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能够辨别和鉴别事物的好坏。它强调了人们应该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辨别能力,不被表象所迷惑,能够看清事物的本质。
  • 使用场景
    识考常常用于形容人具备辨别事物的能力,能够正确判断事物的真伪、好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某人的赞赏,表示他们具备辨别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 故事起源
    识考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六年》中。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孔子的智者在鲁国时,有一次他去拜访了一个名叫子贡的学生。子贡在家里看到一块美玉,他非常喜欢,但是他的父亲却说这块玉不值钱。孔子看到了这一幕,对子贡说:“你父亲的话是正确的,他能识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识考是一种能力,能够正确判断事物的优劣。
  • 成语结构
    识考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识”和名词“考”组成。
  • 例句
    1. 他的眼光独到,能够识考出好书。2. 她是一个很有识考力的人,从不轻易被骗。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识考”拆分为“识”和“考”两个字来记忆。识意味着辨别、判断,考意味着考察、鉴别。结合这两个字的意思,我们可以理解为识考是一种能力,能够辨别和判断事物的好坏。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识考”相关的成语,如“识时务者为俊杰”、“识途老马”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识考很准的学生,总是能找到最好的答案。2. 初中生: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具备识考的能力,不被虚假信息所欺骗。3. 高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需要通过学习培养自己的识考能力,做出正确的判断。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识考”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