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纳格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木纳格mù nà gé

    欧亚种。起源于我国新疆喀什地区,分绿木纳格和红木纳格两个类型。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田、喀什等地。

  • 详细解释


     品种名称:木纳格

    别 名:克孜木纳格(红)

    植物学性状

    叶片中等大,近圆形,五裂,上侧裂启发深,闭合,基部V形,叶面叶背均无毛,5裂,叶缘锯齿双侧直;叶柄洼闭合椭圆形。两性花。

    果实性状:果穗大,平均纵径20cm,横径14cm,平均穗重540—780克,圆锥形。果粒着生松散,果粒大,整齐一致。红木纳格平均粒重7—8克,长椭圆形,果皮呈现鲜丽的浅红色,极为美观,果皮厚而韧,每果实含种子2粒。白木拉格平均粒重9克,椭圆形,黄绿色,果皮中厚而韧,肉脆。红、白木纳格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4—18%,含酸量0.43%,味酸甜,每粒有种子4粒,肉质细脆,品质上等。

    生长结果习性

    植株生长势强,结果枝占芽眼总数的13.2%,每一结果枝上的平均果穗数为1个。较丰产。从萌芽到果实充分成熟的生长日数为151天,活动积温3863℃,在新疆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充分成熟,为晚熟品种。

    栽培要点

    木纳格为穗大粒大、色泽艳丽、耐贮运的优良晚熟鲜食品种,耐贮运性良好。该品种为典型的东方品种群品种,生长旺盛,宜采用棚架栽培,中长梢混合修剪。植株和果实抗病、抗湿能力较差,适合在新疆及西北干旱、积温较高的地区发展。

  • 基本含义
    形容人愚笨、迟钝,不善于理解或反应。
  • 详细解释
    木纳格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木纳”意为愚笨、迟钝,“格”意为不善于理解或反应。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某人智力不高,思维迟缓,难以理解或反应。这种情况可以是由于天性愚笨,也可以是由于学习不努力或缺乏经验所致。
  • 使用场景
    木纳格这个成语多用于口语中,用来形容某人思维迟缓、反应迟钝的情况。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较低,或者在某个具体的情境下,某人没有理解或反应得很慢。例如,当一个人反应迟钝、思维不敏捷时,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木纳格。
  • 故事起源
    木纳格这个成语的起源尚无明确的历史记载。它可能是民间口头传承的成语,源于对愚笨、迟钝的人的形象描绘。这个成语在中国的日常口语中使用广泛。
  • 成语结构
    木纳格是一个由三个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他虽然努力学习,但是始终是个木纳格,理解力不够。2. 她在课堂上总是反应迟钝,被同学戏称为木纳格。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木纳格”拆分成两个部分来记忆。木纳可以理解为木头一样迟钝,格可以理解为被限制的意思。因此,木纳格可以形象地表示迟钝、不善于理解或反应的人。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木纳格相关的成语,如“木石心肠”、“痴人说梦”等,以增加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读书很慢,总是像木纳格一样。2. 初中生:他思维迟缓,被同学戏称为木纳格。3. 高中生:尽管他很努力,但他的理解力还是像木纳格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