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塞
zhàng sāi
  • 拼 音:zhàng sāi
  • 注 音:ㄓㄤˋ ㄙㄞ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阻塞不通。《墨子·亲士》:“怨结於民心,諂諛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
    (2).指使阻塞不通的障碍物。《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时雨将降,下水上腾,循行国邑,周视原野,修利隄防,道达沟瀆,开通道路,毋有障塞。” 唐 裴铏 《传奇·昆仑奴》:“犬已毙讫,固无障塞耳。” 明 唐顺之 《<晋斋说>跋》:“如人之破乎障塞而极乎高明,此非强健有力者不能。”
    即障堡。《管子·幼官》:“障塞不审,不过八日而外贼得间。” 尹知章 注:“障塞者,所以防守要路也。”《后汉书·祭肜传》:“朝廷以为忧,益增缘边兵,郡有数千人,又遣诸将分屯障塞。” 明 李梦阳 《秋怀》诗:“天清障塞收禾黍,日落谿山散马羣。”参见“ 障堡 ”。

  • 基本含义
    障塞指阻碍、堵塞,形容道路或事物的通行受阻。
  • 详细解释
    障塞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道路或事物的通行受到阻碍、堵塞,使人们无法顺利通过。障塞可以指交通堵塞、思维困顿、事情无法顺利进行等。
  • 使用场景
    障塞这个词语通常用于描述交通堵塞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思路不畅、事情无法进行等情况。比如,在高峰时段,城市的道路常常会因为车辆过多而出现交通障塞。又如,在解决问题时,如果思维受到困扰,我们可以说思路障塞。
  • 故事起源
    障塞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官员。相传,有一位官员在出差途中遇到了一条河流,由于河水暴涨,道路被水淹没,无法通行。官员对此感到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任务很紧急,必须尽快赶到目的地。于是,他便下令修筑堤坝,将河水堵塞起来,使道路恢复通行。后来,人们就用“障塞”来形容阻碍通行的情况。
  • 成语结构
    障塞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障”是形容词,用来形容堵塞的情况;“塞”是名词,指路障、阻塞物等。
  • 例句
    1. 交通堵塞,道路障塞,我们迟到了。2. 在解决问题时,遇到了思路障塞。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障塞这个成语。例如,可以想象一个道路被一座高大的障碍物堵塞住,无法通行。
  • 延伸学习
    学习更多与交通和阻塞相关的成语,如“堵车”、“阻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今天上学路上,遇到了交通障塞,所以迟到了。2. 初中生:在解决问题时,思路障塞是常见的情况,我们需要多角度思考。3. 高中生:交通障塞给城市带来了很多问题,我们应该寻找解决办法。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障塞”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