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翘
qiào qiào
  • 拼 音:qiào qiào
  • 注 音:ㄑㄧㄠˋ ㄑㄧㄠ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出群貌。 晋 潘岳 《关中诗》:“翘翘 赵王 ,请徒三万。朝议惟疑,未逞斯愿。” 唐 刘禹锡 《吕君集纪》:“然煌煌翘翘,出乎其类,终为伟人者,几希矣。” 明 宋濂 《东溟日公碑铭》:“翘翘苍松,挺出于荆榛之上者,非其类也耶?”参见“ 翘楚 ”。
    (2).高而危殆貌。《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飘摇。” 毛 传:“翘翘,危也。”
    (3).引申为惶恐谨慎貌。 汉 张衡 《东巡诰》:“帝曰:咨。予不材,为天地主,慄慄翘翘,百僚万几,心不谓矣。” 汉 张衡 《东京赋》:“常翘翘以危惧,若乘奔而无轡。”
    (4).上举貌。 唐 李德裕 《孔雀尾赋》:“况復德輶如毛而轻举,福轻乎羽而莫载,何必负斯尾之翘翘,冒长途而效爱。”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幞头垂脚不垂脚》:“此郎乃垂下翘翘之尾,果获抚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赠绣履一鉤……受而视之,翘翘如解结锥。心甚爱悦。”
    (5).众多貌。《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翘翘为众多之貌。”《左传·庄公二十二年》:“翘翘车乘,招我以弓。” 晋 刘琨 《答卢谌》诗之八:“旍弓騂騂,舆马翘翘。”
    (6).企盼貌。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二:“有缘自然会,不待心翘翘。”《旧唐书·薛登传》:“希润身之小计,忘臣子之大猷,非所以报国求贤,副陛下翘翘之望者也。” 宋 苏舜钦 《上杜侍郎启》:“日希明府一言一顾,以为光价,有未获者,盖翘翘焉。” 明 高启 《风树操》:“朝风之飘飘兮,维树之摇摇兮,吾思亲之翘翘兮。”

  • 基本含义
    形容高高挺立或翘首企盼的样子。
  • 详细解释
    翘翘是一个由同一个汉字重复组成的成语,表示物体高高挺立或人翘首企盼的样子。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人或物体的姿态或状态,表达期待、渴望或兴奋的心情。
  • 使用场景
    翘翘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各种不同的情境,比如一个人翘首以盼地等待某个重要的消息或某件事情的发生,也可以用来形容建筑物或树木等高高挺立的样子。此外,翘翘还可以用来形容一种精神状态,表示人们充满了期待和憧憬。
  • 故事起源
    翘翘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叫做“翘翘板”。翘翘板是一种木制乐器,形状像一块平板,两端用绳子绑着,可以通过踩踏板子的方式发出声音。人们在演奏翘翘板的时候,常常会翘起一只脚,以保持平衡。后来,人们将这种姿势与翘首企盼的样子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成语“翘翘”。
  • 成语结构
    翘翘是一个由同一个汉字重复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他翘翘脖子等了好久,终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人。2. 那座大楼矗立在城市的中心,翘翘的样子非常壮观。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翘翘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翘起脖子,眼神专注地盯着前方,表达他期待、渴望或兴奋的心情。
  • 延伸学习
    除了翘翘,还有许多其他的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人或物体的姿态或状态。例如“挺拔如松”、“笔直如矛”等等。通过学习这些成语,可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翘翘脖子等着老师给我们讲故事。2. 初中生:考试结束后,同学们都翘翘脖子等待着成绩的公布。3. 高中生:我翘翘脖子期待着大学的生活。4. 大学生:毕业之后,我们都翘翘脖子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