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畤
tài zhì
  • 拼 音:tài zhì
  • 注 音:ㄊㄞˋ ㄓ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代天子祭天神之处。《史记·孝武本纪》:“神灵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泰畤坛以明应。” 唐 杨炯 《酅国公墓志铭》:“郊上玄,定泰畤,金绳玉匣,日观登封;左箇西偏,明堂布政。”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明王敦大报,泰畤礼神君。”

  • 基本含义
    指国家兴盛、治理安定,形容社会大治、国泰民安。
  • 详细解释
    泰畤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泰”意为太平、兴盛,表示国家繁荣昌盛;“畤”意为田地、农田,代表社会安定和人民安居乐业。泰畤的基本含义是指国家兴盛、治理安定,形容社会大治、国泰民安。
  • 使用场景
    泰畤常用于描述国家或社会的繁荣和安定,可以用来表达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在演讲、写作、讨论社会问题等场景中,使用泰畤可以形象地描述社会大治和国泰民安的景象。
  • 故事起源
    泰畤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据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一系列改革,使得国家兴盛、社会安定。为了纪念这一时期的繁荣,后人将“泰畤”作为成语,用来形容国家兴盛、治理安定的状态。
  • 成语结构
    泰畤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泰”是形容词,表示太平、兴盛;“畤”是名词,表示田地、农田。
  • 例句
    1. 当下的社会正处于泰畤之世,人民过上了幸福安定的生活。2. 泰畤之年,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 记忆技巧
    记忆泰畤这个成语可以从它的字形入手。其中,“泰”的上半部分象征着兴盛,下半部分则像田地,表示社会安定;“畤”则像是田地的形状。可以将字形与含义结合,形成记忆联想,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学习泰畤这个成语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治理、国家兴盛的历史背景,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安定。同时,还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泰山压顶、国泰民安等,来扩展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希望祖国能够永远泰畤,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2. 初中生:历史上有许多朝代都实现了泰畤,给人民带来了繁荣和安定。3. 高中生:在当今社会,我们需要共同努力,让国家实现泰畤,实现社会的大治和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