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龛
tán kān
  • 拼 音:tán kān
  • 注 音:ㄊㄢˊ ㄎㄢ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佛龛。 唐 白居易 《苏州重玄寺法华院石壁经碑文》:“佛湼槃后,世界空虚;惟是经典,与众生俱。设有人书贝叶上,藏檀龕中,非坚非久,如蜡印空。”

  • 基本含义
    指供奉神佛的小龛,比喻心地善良、虔诚的人。
  • 详细解释
    成语“檀龛”由两个词语组成,其中,“檀”指的是一种贵重的木材,用于制作供奉神佛的龛子;“龛”指的是一种供奉神佛的小阁子。成语“檀龛”比喻心地善良、虔诚的人,他们像供奉神佛的檀龛一样,内心纯净,虔诚奉献。
  • 使用场景
    成语“檀龛”常用于描述人的品德和行为,表示一个人心地善良、虔诚奉献的特点。可以用来赞美一个人的高尚品质,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业、家庭或社会的奉献精神。
  • 故事起源
    成语“檀龛”最早出现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据传,孔子曾在山中遇到一个老人,老人为孔子指引了回家的路,孔子感激之余问老人是否有什么可以回报的。老人说:“我只是一个修筑檀龛的人,希望你能够在檀龛前祭奠。”孔子听后感叹道:“这位老人心地善良,虔诚奉献,像檀龛一样纯净。”从此,成语“檀龛”就用来形容心地善良、虔诚奉献的人。
  • 成语结构
    主语 + 像 + 檀龛
  • 例句
    1. 他的品德高尚,就像檀龛一样纯净。2. 她对公益事业的奉献精神,堪比檀龛。3. 这位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像檀龛一样无私。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檀龛”与高尚的品德和虔诚的奉献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供奉神佛的檀龛,内心纯净、虔诚奉献的人就像这个檀龛一样。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成语“檀龛”相关的文化和历史知识,了解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祭祀文化。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比如“心地善良”、“虔诚奉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像檀龛一样善良,总是帮助别人。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的教育就像檀龛一样无私奉献。3. 高中生:他的行为举止像檀龛一样纯净,深受大家的尊敬。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们应该以檀龛为榜样,努力发展自己的品德和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