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
mí lù
  • 拼 音:mí lù
  • 注 音:ㄇㄧˊ ㄌㄨ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麋鹿 mílù
    [mi-lu] 亦称“四不像”。中国著名的特产动物,但野生的早已灭绝,现存者都是北京南苑皇家猎苑的孑遗,特征是尾特别长,眉杈特别发达,形成主杈模样
    麋鹿满之。——《墨子·公输》
    取其麇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 英文翻译

    1.mi-lu; David's deer

  • 详细解释

    (1).麋与鹿。《孟子·梁惠王上》:“乐其有麋鹿鱼鳖。” 唐 孟郊 《隐士》诗:“虎豹忌当道,麋鹿知藏身。”
    (2).即麋。《墨子·非乐上》:“今人固与禽兽麋鹿、蜚鸟、贞虫异者也。” 唐 崔道融 《元日有题》诗:“自量麋鹿分,只合在山林。” 清 孙枝蔚 《送陆粲石之金陵省令兄绣闻时归自关外》诗:“东头重聚因麋鹿,原上相关有鶺鴒。”

  • 基本含义
    麋鹿是指麋鹿的形象,比喻人或事物高贵、高尚、美好。
  • 详细解释
    麋鹿是一种美丽而高贵的动物,因其形象优雅而被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高尚品质。成语“麋鹿”常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或者用来形容事物的美好、高贵。
  • 使用场景
    成语“麋鹿”通常用于正式场合,用来夸奖人的品德高尚,或者形容事物的美好、高贵。比如在赞美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时,可以说:“他是个麋鹿般的人,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又如在形容一幅美丽的画作时,可以说:“这幅画的色彩斑斓,真是麋鹿之作。”
  • 故事起源
    麋鹿的形象在古代文学中常被用来比喻高尚、美好的事物。关于麋鹿的故事有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庄子·齐物论》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麋鹿的形象,被用来比喻人们追求高尚品质的理想。
  • 成语结构
    成语“麋鹿”的结构是“名词+形容词”,其中名词是麋鹿,形容词是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高贵、高尚、美好。
  • 例句
    1. 他的品德高尚,真是麋鹿般的人。2. 这幅画作的色彩斑斓,真是麋鹿之作。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麋鹿的形象与高贵、高尚的品质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只麋鹿在山林中优雅地行走,展示其高贵的气质。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麋鹿相关的文化知识,如麋鹿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以及麋鹿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特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是麋鹿般的人,总是乐于助人。2. 初中生:这幅画的色彩斑斓,真是麋鹿之作。3. 高中生:他的品德高尚,像一只麋鹿般高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