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罐
shā guàn
  • 拼 音:shā guàn
  • 注 音:ㄕㄚ ㄍㄨㄢ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用陶土和沙烧制的罐子。《恨海》第四回:“灶上安放着一口铁锅,旁边放着一个沙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四:“一位中年妇女一手提一沙罐子温茶,一手拿几个粗碗,放到谈话的人们跟前的一张朱漆墩椅上。”

  • 基本含义
    指人的脑袋。比喻思维僵化,思想不开放。
  • 详细解释
    成语“沙罐”源自于古代的一种惩罚方式。在古代,有一种惩罚犯人的方法叫做“沙罐”。犯人的头部被固定在一个沙罐里,只露出脖子。这样的惩罚方法使犯人无法动弹,也无法看到周围的情况,导致思维僵化,变得思想不开放。因此,“沙罐”成为了形容思维僵化、思想不开放的比喻。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某人思维固执、不愿接受新观点,拒绝变革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某个群体或组织的思维状态。
  • 故事起源
    据说,成语“沙罐”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小说《水浒传》中。故事中,有一位叫做王朝奉的人,他是个官僚,思想非常保守,对于任何新观点都持怀疑态度。因此,他的同事们就戏称他为“沙罐”,以此来形容他的思维固执。
  • 成语结构
    主体词为“沙罐”。
  • 例句
    1. 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沙罐里,对新观点毫不接受。2. 这个组织的领导层思维僵化,真是一群沙罐。3. 年轻人应该开放思维,不要变成一个沙罐。
  • 记忆技巧
    可以联想成沙罐是固定在一个地方,无法移动。类似地,一个沙罐的思维也是固定、僵化的。可以通过这个联想来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其他形容思维僵化的成语,例如“井底之蛙”、“墨守成规”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思维就像一个沙罐,一点新东西都不愿意接受。2. 初中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开放思维,不要变成一个沙罐。3. 高中生:我们学校的老师有些沙罐,对新观点毫不接受。4. 大学生:他的思维太沙罐了,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