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胡
láng hú
  • 拼 音:láng hú
  • 注 音:ㄌㄤˊ ㄏ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喻处境艰难,进退维谷。《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 孔颖达 疏:“ 毛 以为狼之老者则頷下垂胡,狼进前则躐其胡,却退则跲其尾……以喻 周公 摄政之时,远则四国流言,近则王不知其志,进退有难。” 朱熹 集传:“胡,頷下悬肉也。” 高亨 注:“胡,兽頷下下垂的肉。兽的胡上总是生着较长的毛,所以字变为鬍,胡本含有鬍意。老狼的胡肉长,胡毛也长,行走时,两脚就踩着了。” 宋 敖陶孙 《题三元楼壁》诗:“左手旋乾右转坤,如何羣小恣流言。狼胡无地居 姬旦 ,鱼腹终天弔 屈原 。” 清 赵翼 《西湖咏古》之五:“去国狼胡非帝意,隔篱犬吠是人声。”参见“ 狼跋 ”。

  • 基本含义
    指草木丛生,杂乱无章的样子。也比喻文章或言辞凌乱、无章法。
  • 详细解释
    狼胡一词中的“狼”指的是野性凶猛的动物,而“胡”则是指草木丛生。狼胡表示的是草木丛生、杂乱无章的景象,也可以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凌乱、无章法。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草木丛生、杂乱无章的景象,也可以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凌乱、无章法的情况。在日常生活和写作中,可以用来形容一片杂乱、无序的场景,或者批评某篇文章或言辞缺乏条理。
  • 故事起源
    狼胡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一年》中。故事讲述了鲁国的襄公在出征时,路过一片草木茂盛的地方,他对自己的随从说:“狼胡之地,不可久留。”这句话后来演变为成语“狼胡”,用于形容草木丛生、杂乱无章的景象。
  • 成语结构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狼”和“胡”。
  • 例句
    1. 这片废弃的院子长满了杂草,真是一片狼胡。2. 他的论文写得太糟糕了,简直就是一篇狼胡之作。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狼”和“胡”两个字形象化地联想起来。想象一只凶猛的狼跑进了一片杂乱无章的草丛中,形成了狼胡的景象。通过这种联想,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 延伸学习
    1. 学习了狼胡这个成语后,可以尝试寻找其他类似的成语,如“草木皆兵”、“丛林法则”等,进一步扩展对杂乱无章、无序的表达方式的理解。2. 研究一下成语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运用,了解更多关于狼胡的故事和情境。3. 尝试使用狼胡这个成语写一篇短文或故事,加深对其用法的理解和记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院子里的杂草长得很高,真是一片狼胡。2. 初中生:我的房间乱得像一片狼胡,我得整理一下了。3. 高中生:老师批改我的作文时说我写得太凌乱,像一篇狼胡之作。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管理混乱不堪,整个团队都陷入了一片狼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