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噎
qì yē
  • 拼 音:qì yē
  • 注 音:ㄑㄧˋ ㄧㄜ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气息哽噎。谓气得说不出话。《红楼梦》第五五回:“ 探春 没听完,气的脸白气噎。” 清 方苞 《书<杨维斗先生传>后》:“自古处士横议,其气燄未有至於斯极者。时 吴门 汪武曹 、 何屺瞻 ,亦好持清议,为之气噎。”

  • 基本含义
    形容气得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
  • 详细解释
    气噎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人因为气愤到了极点而导致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的状态。这个成语主要强调了人在愤怒、气愤时所产生的一种极度的不适感。
  • 使用场景
    气噎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因为极度愤怒而导致呼吸困难的状态。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遭受不公正待遇后非常愤怒,或者在遇到失望、挫折、委屈等情况下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 故事起源
    《庄子·逍遥游》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庖丁的屠夫的故事。庖丁是一个非常熟练的屠夫,他能够轻松地将牛宰杀。有一天,孔子去拜访庖丁,看到庖丁的屠刀非常锋利,切肉如同切泥一样。孔子问庖丁如何做到如此轻松,庖丁回答说:“我在切割牛的时候,只看到牛的骨头,不再看到牛的皮肉。我将自己的意识集中在切割上,不让其他东西干扰。”庖丁的这种心境被人们称为“庖丁解牛”,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专注于某一件事情,不被其他事情所干扰。而“气噎”的意思则是在这个故事中衍生出来的,形容人因为愤怒到了极点而导致呼吸困难。
  • 成语结构
    主语+气噎
  • 例句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气得差点噎住了。2. 她遭受了不公正待遇,气得噎得说不出话来。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气噎的发音“qì hē”联想为“气呼呼”,表示一个人愤怒到了极点,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的状态。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情绪相关的成语,例如“怒发冲冠”、“怒火中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被同学捉弄得气得噎住了。初中生:考试时出现了问题,他非常气愤,噎得说不出话来。高中生:因为被老师误解,他气得噎住了,无法解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