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殳
tiě shū
  • 拼 音:tiě shū
  • 注 音:ㄊㄧㄝ ˇ ㄕ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代兵器。铁制,长柄,一头有棱。《韩非子·南面》:“説在 商君 之内外而铁殳,重盾而豫戒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二节:“ 战国 时铁的用途推广……没有锋刃的战争用具也开始用铁,如铁甲、铁杖、铁殳等。”

  • 基本含义
    比喻武力、强力。
  • 详细解释
    铁殳,古代兵器,用铁制成的长杆,前端有铁头。比喻武力强大,锐不可当。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或军队力量强大,不可抵挡的情况。也可用于比喻语言或思想的力量强大,不容忽视。
  • 故事起源
    铁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用于战争中。成语“铁殳”最早出现在《左传·文公十七年》中,原文是:“以铁殳执兵。”意为用铁殳来掌握兵权。后来,这个成语逐渐演变为比喻武力强大,锐不可当。
  • 成语结构
    主要由“铁”和“殳”两个词组成。
  • 例句
    1. 他的武力如铁殳一般,无人能敌。2. 这支军队装备精良,战斗力堪比铁殳。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铁殳”联想为一把坚硬无比的武器,象征着强大的力量。可以通过想象铁殳在战场上无往不胜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古代兵器和战争历史,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铁殳”。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铁殳是古代的一种兵器。2. 初中生:这支军队战斗力堪比铁殳,无人能敌。3. 高中生:他的思想如同铁殳一般坚定,不容动摇。4. 大学生:这个公司的实力如同铁殳一般强大,无人能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