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诛
jī zhū
  • 拼 音:jī zhū
  • 注 音:ㄐㄧ ㄓㄨ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稽延讨伐。语出《韩非子·难四》:“稽罪而不诛,使 渠弥 含憎惧死以徼幸。” 南朝 陈 徐陵 《陈公九锡文》:“频岁稽诛,实惟劲虏。” 唐 刘禹锡 《唐故相国赠司空令狐公集纪》:“会 淮 右稽诛,上遣丞相即戎以督战。” 宋 曾巩 《请西北择将东南益兵疏》:“至於 廖思 之鼠窃,而能稽诛於时月者,盖由追讨之兵不足。”

  • 基本含义
    指追究、制裁罪恶行为,使其得到应有的惩罚。
  • 详细解释
    稽诛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稽意为追究,诛意为制裁。稽诛的基本含义是追究罪恶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惩罚。这个成语强调了对罪恶行为的严肃态度,以及对违法者的严厉制裁。
  • 使用场景
    稽诛常用于描述对犯罪行为或不道德行为的追究和惩罚。它可以用于法律领域、社会道德和伦理讨论中,也可以用于描述对历史上的恶行进行追究和惩处的情况。
  • 故事起源
    稽诛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中的《刺客列传》一文中。故事讲述了战国时期,楚国的大夫范雎和受雇于齐国的刺客钟离春之间的故事。范雎通过巧妙的策略,成功地将钟离春诱骗到楚国,并最终将其斩首。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犯罪行为的坚决追究和制裁之意,成为了稽诛这个成语的起源。
  • 成语结构
    稽诛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 例句
    1. 法律应该严厉稽诛犯罪行为,保护社会的安宁和公正。2. 历史上的恶行终将被揭露,受害者将获得稽诛和正义。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稽”字与“追究”联系在一起,将“诛”字与“制裁”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同时,可以尝试用例句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稽诛相关的成语,如“稽首”、“诛心之论”等。同时,了解相关的法律和道德原则,深入理解追究罪恶行为和制裁的重要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我们要稽诛欺负同学的行为,让每个人都能开心学习。2. 初中生:我觉得对于犯罪分子,应该严格稽诛,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安全。3. 高中生:历史上的暴君最终都受到了稽诛,这是人民对于罪恶的正义回应。